跳转到正文内容

忆峥嵘岁月,走抗战文化走廊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1日21:29  华龙网-重庆晨报

忆峥嵘岁月,走抗战文化走廊

  

  中山四路曾是

  陪都办公区

  新闻背景>

  从上清寺转盘,沿着路边的林荫往里走,这段800米长的道路就是我们熟悉的中山四路。灰砖青瓦的中山四路,有着亭台阁院的幢幢独立建筑,这些与高楼风格迥异的建筑承载着专属于重庆的历史,而中山四路也是我市的第一条等级公路。

  在1927年,由通远门经两路口至曾家岩的中区干道开始修建。1929年8月,中区干道建成。这条由通远门外七星岗起,经观音岩、两路口、上清寺达曾家岩的道路,全长3.5公里。作为我市的第一条等级公路,因首任市长潘文华崇敬孙中山,故取路名叫中山路。中山路并分为四段,上清寺部分就叫中山四路。

  抗战时期,重庆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地位达到空前的高度。1946年出炉的《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成为全国最早提出的全面而完整的城市建设规划。在这份规划中,中山四路被规划为陪都办公区。不长的800米道路就云集了周公馆、桂园、怡园、戴笠公馆等。

  从周公馆

  到化龙桥

  渝中打造6公里抗战文化走廊,有24处抗战遗址,二期改造李子坝到红岩革命纪念馆沿线

  重庆晨报讯 (记者 罗薛梅)深棕色底,配上老地图,选用民国时期报纸常用字体,再配上地名的历史典故,这样的道路指引牌已经亮相中山四路到李子坝沿线。昨日,记者从渝中区了解到,6公里长的抗战文化走廊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二期将对李子坝到红岩革命纪念馆沿线进行改造。

  打造抗战文化走廊

  为申请“全国历史文化名街”,渝中区将把周公馆到化龙桥的红岩革命纪念馆沿线,打造为抗战文化走廊。“这6公里长的走廊有24处抗战遗址,大多数是民国时期修建的。”渝中区文广新局发展科科长江文兵称。

  “沿线的建筑非常有特色,基本上都是中西结合的建筑。一是结合了重庆本地的地形,不仅有亭台阁院,内部还有内廊,甚至有四合院的形式。”江文兵告诉记者,在人民小学旁新建的建筑,也都吸取了这些特点,“为的就是有统一的风格。”

  江文兵称,抗战文化走廊还将申请国家级旅游景区,“所以我们还要对沿线的道路指引牌进行改造,其中一期工程,从周公馆到李子坝已经改造完成。”

  从民国报纸上选字体

  昨日,记者在周公馆前的广场上,就看到了已经更换的路牌。形似一个小书报亭的指引牌,其整体颜色由蓝色变为了深棕色,不仅有中、英、日、韩四种文字,还有整个走廊的地图,“地图是现在的行政规划地图,只不过增加了做旧的效果。”地图上,清晰地标明了沿线文物所在位置。如果你再仔细看,会发现,地图上标的字与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字不太一样。“这些字都是我们查阅了民国时期的报纸选取的字体。

  门牌号也要改头换面

  而在李子坝公园里,记者还发现了不一样的窨井盖。窨井盖上面有一个圆形标志,标志中有解放碑图案,并写有“战时首都·重庆·统战舞台”等字样。“在二期工程里,从中山四路到红岩村沿线的窨井盖都要跟李子坝公园里的一样。”江文兵称。

  除此之外,沿线的车站也将别具一格。“初步的方案用青砖砌成形似一户人家的院墙和院门。”对于店招店牌以及门牌号,二期工程完成后,也将形成新的视觉冲击。“会根据建筑的特点,量身定做。比如说,可以是木制的,也可能是铁艺的,字体也会根据历史资料来确定。”

  仿古路牌亮相中山四路,吸引市民目光。重庆晨报记者 杨新宇 实习生 苑铁力 摄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