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年刚过,村民们家门口拍大戏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1日21:33  齐鲁晚报

  

年刚过,村民们家门口拍大戏

地处山区的常山庄因电视剧《沂蒙》而出名,后成为红色影视基地。

年刚过,村民们家门口拍大戏

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一角。文/本报记者 胡跃东 王晓 片/本报记者 徐升

  1月31日(正月初九),虽然年味仍浓,但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的村民已开始忙活起来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营销总监薛晓飞说,“战争年代戏《零号炮楼》已经开拍了,村民都忙着到组里干零活、当群众演员挣钱呢。”

  一部电视连续剧《沂蒙》,让这个处于“深闺”中的小山村一夜成名,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在常山庄应运而生。

  小山村里

  电视剧连着拍

  常山庄位于沂南县西北部山区,距离县城约30公里,整个村庄依山而建。17日,记者来到常山庄,探访这个因《沂蒙》成名,因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而发展的小山村。

  2007年,电视连续剧《沂蒙》摄制组在走遍了6个县200多个村庄后,最终决定将拍摄地点选在常山庄。正是这部热播的红色电视剧,将常山庄推到了人们面前。常山庄也因此华丽转身成沂蒙红色影视基地。

  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营销总监薛晓飞介绍,基地建成后,前来拍戏的剧组可以说每年都在递增,2009年接待了3个剧组,2010年接待了8个剧组,到2011年时接待了20个左右的剧组。“战争年代戏《零号炮楼》正月初三开拍,一直拍摄到3月中旬结束,而另一部戏《战旗》也将在3月中旬接档开拍。”

  影视基地火了

  村民们住上新瓦房

  踩着蜿蜒的石板路,看着一座座古老的石板房,还有那些青石砌成的院落,这一切都让人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的村落中。

  常山庄村支书李全华说,常山庄最有特点的就是那350余座老石屋,这些房子大多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有些已经上百年了。“老石屋能保存这么多,这么完整,在其他地方并不多见,这是常山庄的优势。”李全华说。

  “《沂蒙》火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跟着火了,咱常山庄也跟着沾了光。”李全华告诉记者,影视基地开发后,村里便开始重新规划,一些世代居住在石板屋中的村民已经搬到了宽敞明亮的瓦房。

  据悉,新一期的村居搬迁计划已经开始,规划也已经完成。到6月,在老村的西南侧,366套崭新的二层三层民居就将建成。“可以说,影视基地的建成,不仅给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更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李全华说。

  “沂蒙影视基地不仅提高了常山庄的知名度,更给村民们带来了实惠。我们影视基地现有工作人员70多人,常山庄的就占了20多人。”薛晓飞说。

  村民当群众演员

  赚钱还能上镜头

  说起常山庄的变化,村民房德琪深有感触。随着《沂蒙》剧组选址常山庄,房德琪一下子忙了起来,那时候的他每天都要给剧组准备盒饭,生意好得出乎他的意料。

  等剧组离开时,房德琪有了新的想法——开饭店。2008年3月,房德琪的饭店顺利开张了。“自从《沂蒙》热播后,来常山庄旅游和拍戏的人就逐渐多了起来,饭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连斯琴高娃都来我这里吃过饭。”房德琪告诉记者,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能接待五六十桌客人,一年内他就收回了投资成本。

  “沂蒙的中心在沂南,沂南的中心在常山。沉睡了几百年的山山水水,现在重新焕发了生机。”房德琪说,以前走在村子里,只能看到老汉们蹲在墙根抽着烟,或者聚在一起打牌下棋。如今,因为经常有剧组进村,大家都忙着去搭建影棚或者去当群众演员。

  今年51岁的刘存增说起这几年的变化,也是感慨万千。“以前都是出去打工挣钱,如今不出村子,都能挣到钱,这感觉好啊。”刘存增笑着说,这两年在村里挣了钱,他已经给两个儿子盖了新房也娶上了儿媳妇。

  “我当群众演员一天都能挣三四十块钱,剧组还管一顿饭,比种地挣得多。”村民王首荣笑着告诉记者,自从有剧组进村拍戏,她和老伴就忙活起来,老伴也能跟着剧组干点零活挣点钱。“我当群众演员,可见着不少大明星,进了镜头,还能让儿女看看,这感觉真好。”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