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风光很好,价格很贵,三亚已成国际宰客岛?

  

  1月28日,有网友发微博称:“朋友一家三口前天在三亚吃海鲜,三个普通的菜被宰近四千元。邻座一哥们指池里一大鱼刚问价,店家手脚麻利将鱼捞出摔晕,一称十一斤,每斤580元共6000多元。那哥们刚想说理,出来几个东北大汉,只好收声认栽。”该微博一发布就引发热议,一些网友纷纷转帖称自己遭遇过类似情况。而1月29日,三亚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回应“春节宰客”事件却称,今年春节黄金周在食品卫生、诚信经营等方面三亚没有接到一个投诉、举报电话,说明整个旅游市场秩序稳定、良好,立即遭到网友质疑和嘲笑。

  假日候鸟助长宰客经济

  刘海明(西南科技大学 副教授)

  在公平尚不均衡的时代,宰客违法成本几乎为零,导致宰客现象天天有。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节假日就变成了宰客者的赚钱日。此次三亚被宰事件,不过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而已。

  有人会说,你在三亚租个房子,自己埋锅造饭,还能被宰吗?这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三亚是旅游景点,这就意味着人们去这个地方不是居家过日子,为的是观光。观光多半是走马观花,呆个三两天的时间足矣。租房做饭,纯属天真的想法。反思宰客事件,需要从文化和经济两个维度思考。

  节假日虽是文化的产物,怎奈现在的多数节假日被定义为“休闲日”,剥离了文化的内涵。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了“假日候鸟”,到了时间允许的时候,就到外地旅游一番。

  “假日候鸟”刺激旅游经济。商品经济欠发达的时代,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在不然,只要兜里有钱,到哪儿都不愁找到消费的机会。“假日候鸟”出行的心理迫切,商家焉能不有所感觉?住店紧张、吃饭紧张、打车也紧张……游客认为被宰依然前赴后继,三亚本地人还认为游客抬高了当地生活成本。而对商家而言,在求大于供的前提下,宰客的冲动自然强烈。尤其是商家摸透了国人的心理:能忍者自安。即便遇到维权意识强烈的客户,架不住本地人威胁的能有几个?一方面是吃亏在一个地方顶多吃一次,一方面是宰你也无妨。这两种微妙心理的遭遇战,宰客者胜出的可能性太高。只要不是挨宰得过于离谱,通常游客们总能把苦水咽进肚子里,顶多心里学阿Q骂几句了事。对于“假日候鸟”们来说,好了伤疤忘了痛;对于宰客者来说,对假日价格的特别期待,使他们宰客时变得更加经常化。

  宰客经济的盛行,暴露出的问题固然很多,譬如社会管理的漏洞。除此之外,“假日候鸟”是否也该有所反思?假如准备好足够的出行物资,能自己备的干粮最好先准备一下,减少景区的直接消费。这种应对之策虽然被动,毕竟比坐等职能部门出手打击更奏效。更重要的是,拒绝宰客行为,需要置身外地的人先学会价格咨询,避免上当后被迫埋单。

  节日不该是旅游日,否则带来的旅游繁荣只能是畸形的繁荣。用分散的休假代替黄金周,让节日旅游经济降温,才是“假日候鸟”成熟之途。

  媒体观点>>>

  三亚有问题但不只是三亚的问题

  过度集中的春节黄金周安排,也是造成三亚旅游乱象的客观原因。三亚本来具备可长达半年的冬季旅游优势,却被人为地集中到了短短一周时间里爆发,造成各种旅游资源分配的严重失衡。同一家五星级酒店的标准间,春节期间报价4600元,正月初八便跌至3100多元,正月十五之后则跌至1900元。如此跌宕,不仅游客叫苦不迭,酒店经营者也不得不承受着淡、旺巨大反差带来的经营风险。 (1月31日,北青报社评)

  人文“短腿”势必让三亚收获苦果

  三亚的问题绝非供需定理所能说明,看一眼海鲜就必须埋单,这哪里是随行就市,分明就是白日剪径。而让人愤怒的是,这一类明目张胆的流氓行为在三亚早已存在多年,谁在宽容、默许甚至纵容他们?如果承认政府部门糟糕的表现和商家的短视都是人文环境建设的一部分,当不难发现,人文“短腿”正在让三亚乃至海南收获苦果。然而中国的旅游胜地中,又何独三亚乃至海南为然呢?(1月31日,南都社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