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在传统道德的沃土中耕耘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1日21:36  燕赵都市报

在传统道德的沃土中耕耘

在传统道德的沃土中耕耘

  

  本报记者祁胜勇 文/图

  近年,传统文化热潮来临,首张面向全国发行、致力于弘扬中华伦理道德的报纸——— 家庭百科报在河北改版问世。一年的时间里,它以致力家庭伦理教育为核心,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短短一年间,这张原来影响日渐式微的报纸开始风生水起,成为在传统文化界和普通读者中颇具影响力的一张报纸。

  1

  弘扬传统伦理道德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诸多社会问题随之出现,而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都在家庭。社会问题来自问题人士、问题人士出自问题孩子,问题孩子来自问题家庭。

  记者曾到河北一所监狱采访,监狱的警官介绍,服刑的犯人绝大多数来自离异或问题家庭。一则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平均每天有5000多个家庭解体。中国离婚率已连续7年递增。

  “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缺失了很多年,比如为人父母,不是有生育能力、有养育能力的人就有教育能力,而教育能力,身教重于言传。现在的年轻人,包括我们这一代中年人,甚至上一辈的老年人,对如何为人父母,怎样给孩子做榜样都很茫然,习惯把溺爱当成爱。我们这么多年仅仅注重了财富,而贫乏了心灵,伦常的教育没有了。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夫义妇德、兄友弟恭、朋友有信,这是伦常之道,是自自然然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每个人的行为规范。人无伦外之人,这是每个人获得幸福、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核心,这样的教育如果没有了,那么在家庭里面、甚至在社会上,就会如古圣先贤说的那样‘伦常乖舛,必有灾殃’,许多家庭里、社会上的恶性事件的根源都是如此。”家庭百科报总编辑王泽禄如是说。

  每周做读者的家庭幸福的指导教师,成为家庭百科报的新闻理想。有了方向,就有了出路,王泽禄带领着家庭百科报的采编团队,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之旅,他们借鉴了燕赵都市报感动河北评选、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栏目的成功经验,力求每篇报道都给人以教益,以正面的形象感染人、鼓舞人。全国范围内许多孝子的故事、好人的故事、公益的故事,成为家庭百科报封面故事的主人公。同时,家庭百科报还开设《天下父母》、《大家讲堂》、《齐家之道》、《教子之道》、《色欲之戒》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版面,用让读者喜闻乐见的故事,让人明辨是非、开启智慧的道理,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全面地展开。

  2

  被报纸改变的家庭

  王泽禄说,我们每一个人,每一颗心都是这个世界的原点,我们把自己做好了,自然能影响社会。

  做一份让大家明理的新闻周刊,采编人员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一年间,他们不间断地学习传统经典《弟子规》、《孝经》等,每周请传统文化的老师来给全体员工上课,经常派编辑记者到全国各个传统文化讲坛学习。一年的时间过去了,许多编辑记者发生了变化。

  总编助理张彦广向记者介绍,开始学习传统文化前,也有一些同事不认同,认为这是复古,认为伦理道德教育与我没有关系。但通过请外面有德行的老师来给我们上课,许多人发现,自身及与自己家庭的种种烦恼也与缺失了传统伦理教育有关。我们在家不会当儿子,让父母不安;不会当丈夫(妻子),夫妻矛盾不断;不会当编辑记者,没能把干净的、有益人心的文章或图片奉献给读者……。在我们的员工教育中,最根本的就是孝道教育,孝道是一切德行的基础,孝心一开,百善皆开。

  年轻的发行部员工小张说,很庆幸,我们的报社就像一所教我们如何做人的学校,在这里,我们每天都在提升着自己,关于孝道的教育、伦理的教育,过去学校里没有系统教过,父母只知道为我们好,提供给我们经济保障,但最根本的教育却没有。

  读者与报纸一起成长着,许多家庭因每周一期的报纸而改变。秦皇岛昌黎县一位女读者来信说,过去我与婆婆关系很不好,通过每周阅读家庭百科报,我知道我错了,我对不起婆婆,也对不起丈夫,也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给孩子心灵的白纸上涂抹了恶的颜色,我也对不起孩子!我给婆婆道歉,我现在每天给婆婆梳头、洗脚,与丈夫的关系也和睦了,孩子也听我的话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真该感谢家庭百科报,一张报纸真是一位重要的老师啊!

  3

  媒体人必须承担社会责任

  一份报纸,就是一个巨大的公益平台,最大的慈善手段不是物质的资助,而是优秀精神、文化的传播。有了这样的自信,家庭百科报这一份看似回归传统的报纸,恰恰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栏目负责人吕明晰说,“媒体人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现在许多社会乱象和媒体人不负责任片面追求轰动效应、谋求短期利益有关。家庭百科报的这个路子非常好,我们很欣慰地看到有更多的同行走弘扬孝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子,这是一条人间正道。”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叶剑英元帅的女儿一直关注着家庭百科报的成长,她说,全国各地出现传统文化学习热,是因为时下一些国民过多地接收西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人生观,缺乏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道德伦理缺失,心灵出现了干渴,亟需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华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越发显示出生命力,是因为古人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后代。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才是我们真正传承下来的民族精神的基因,所以我们要传承下去。改版的家庭百科报正是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和适应时代需要,这样的办报方向“让百姓高兴,令政府欢喜。”

  4

  报纸成为祝福的礼品

  这张报纸受到了全国传统文化爱好者和读者的喜爱,10个月的时间里,固定发行量上升了一万份,特别是关于《女大学生守护贞洁》、《感恩父母》等几期特刊的发行都达到了10万份以上,许多公益人士争相订阅,将它作为教育读本在企业、学校广为散发。

  许多读者成为这家报纸的志愿者,常年开展的扶贫捐助、报社不断举行的家庭话题研讨会、论坛,都由热心读者们鼎力支持。在几位企业家读者的建议下,家庭百科报率先与邮局联系,推出了订报卡,这张卡在河北通用,成为赠送亲友的礼品。读者建议报社开展了“订报传大爱”活动,每个读者又成了志愿的发行员,在亲友中推广这份报纸。

  石家庄一家幼儿园为700个孩子的家长每家订阅了一份家庭百科报,石家庄阳光水岸的读者刘先生为整个小区400户邻居每家增订一份报纸,沧州的神农居医院为全体员工订阅了300份报纸,普兰迪公司作为福利为全国三百多个经销商订报,鹿泉几位老师义务推广报纸,发行了800份。一家热力公司与报社联系,表示愿意为所有的供暖户赠送一份家庭百科报,“我们要传递热,也要传递爱,多一个读者订阅家庭百科报,可能就多一个和谐的家庭。”

  总编助理张彦广介绍,2012年邮局的订量还没有出来,但估计是一个令人惊喜的数字,“去年一年我们是撒种子,所谓读者认同、读者参与、读者成就、读者分享。”

  司法部原党组书记、部长高昌礼等一批老领导非常喜欢、呵护这张报纸,成为报纸的义务宣传、推广员,高昌礼老部长欣然担任家庭百科报的总顾问。高昌礼老部长曾在山东省委、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担任主要领导多年,他对记者深有感触地说,“为什么法律越来越健全,社会问题却越来越多?我在反思,仅靠法律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社会治理的另一个核心工作就是道德建设问题。媒体的教育非常重要,媒体倡导什么,社会上就有什么风气,我非常看好河北的家庭百科报,希望它能风行全国。”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