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农民艺人田洛黑41年结缘哈哈腔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1日21:36  燕赵都市报

农民艺人田洛黑41年结缘哈哈腔

农民艺人田洛黑41年结缘哈哈腔

  

  本报驻保定记者 郭志昆实习记者 刘光博 张冠杰 文/图

  “提前四五十分钟我就来这儿等着戏开锣了!”顺平县高于铺村的赵大娘在戏台下说。

  1月30日,农历正月初八,记者来到顺平县高于铺村,正好碰上在保定地区流传甚广的地方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哈腔演出。提起哈哈腔,就不能不说顺平县高于铺村哈哈腔剧团的团长田洛黑,他从学习哈哈腔起,至今已有41个年头,与哈哈腔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17岁与哈哈腔结缘

  在演出前,58岁的团长田洛黑向记者介绍说:“春节这几天我们有11场演出,今儿是第7场啦。所有的演出都是免费的,主要想锻炼一下年轻演员,培养后备人才。后面还有多个村邀请我们去演出,去外村演出的话,只要管顿饭就行了。”

  聊起哈哈腔,老田总有说不完的话。老田介绍说,哈哈腔在高于铺村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最早是一位叫吴老在(音)的老前辈引入村里的,比清苑哈哈腔历史还悠久,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老田说,自己从小就喜欢哈哈腔,17岁开始跟着村里的戏班学习哈哈腔,几年就能主演《蝴蝶杯》、《屠夫状元》、《逼婚记》等多出戏了。那时戏班里有60多人,大家都是利用农闲的时候,自发组织演出。当时戏班所有的行当都齐全,《逼上梁山》、《杨门女将》一类的大戏也能演。

  ■恢复中断30年的剧团

  老田说,刚开始学戏的时候多演丑行,三四年后就可以独挡一面了。师父刘福增教别人的时候,他也会“偷师”学艺,现在生净丑等行当他都能“口”到擒来。《蝴蝶杯》、《逼婚记》、《杨门女将》……这些剧目老田已经烂熟于心。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农村分田到户,老百姓都忙于自家生计,哈哈腔就此中断了近30年。田洛黑虽然不唱了,但是心里从没有放下过哈哈腔。2003年“非典”期间,闲来无事的田洛黑在师父刘福增家里学起了板胡。刚学有所成,就忍不住找老演员合作演唱一段,后来人越聚越多,2006年正式成立了现在的剧团。目前,剧团由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30多人,舞台、布景、装饰、音响一应俱全。不但本村村民喜欢看,周围村的村民也过来看表演。之后,剧团排练了反映“醉驾”的《拦车记》,反映计划生育的《双生记》,反映新农合的《玫瑰花开》等一批深受父老乡亲喜爱的剧目。2008年,老田还带领着哈哈腔剧团参加了河北农民频道戏曲节目《绝对有戏》;为配合交警工作排练的《拦车记》,曾被定为全省交通安全现场会内容之一,吸引来自全省交管系统的领导在村里观看演出。

  人声嘈杂中,哈哈腔《李香莲卖画》开锣了。临时搭建的演出大棚里,老田特意准备的4个炭盆旁围满了或站、或坐、或夫妻相携、或背着小孩的村民。老田则在乐队里拉起了板胡,随着演员们的举手投足与说唱腔调,深深地沉浸在古腔古韵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