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拍卖公司称天价玉器未成交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2日01:20  城市晚报 微博

  

拍卖公司称天价玉器未成交
“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官网显示的“汉代玉凳”拍品 新华社发

  龙年伊始,热得发烫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被泼上了一盆凉水——不少网民在百度、新浪等各大门户网站纷纷发帖称,2011年时以2.2亿元成交、创下玉器拍卖纪录的“汉代玉凳”是赝品,拍卖方涉嫌拍假,天价拍品背后难逃“洗钱”“骗贷”之嫌。

  记者就此事采访当事各方最新获悉,拍卖方承认那件创下2.2亿元拍卖记录的玉器并未最终成交。

  网友质疑

  2.2亿元“汉代玉凳”涉嫌假拍

  据调查,被网民广泛质疑的“汉代玉凳”的拍卖方——“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官网显示:该拍品全称为“汉代青黄玉龙凤纹梳妆台、坐凳(两件)”;尺寸为“台127.3×47.8cm,坐凳45×45×32cm”;重量为“台重265.2斤,坐凳重72.2斤”;估价为“180000000元人民币”。

  2011年1月9日,该拍品在“‘古玉雅集’古代玉器专场拍卖会”上,以1.8亿元起拍,最终以2.2亿元成交,创下新的玉器拍卖纪录。

  然而,这样一件“稀世珍宝”却惹来网民的嘲笑,直指该拍品“造假不专业”。“醉眼梨花满路”等网民说:“按照一般历史常识,汉代古人是席地而坐的,当时还没发明凳子。还有网民分析,这可能是拍卖公司伙同委托人(卖家)、买受人(买家)联手做的局。综合网民的质疑,围绕着“2.2亿元‘汉代玉凳’涉嫌假拍”事实上存在4个疑点。记者就此采访有关各方。

  疑点1

  “汉代玉凳”是否为赝品?

  “中嘉拍卖”高级顾问朱明讲述了拍品鉴定过程:该拍品于2010年10月在河北征集到后,“中嘉拍卖”专程请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周南泉对此拍品进行实物上手目鉴,认定此拍品为“汉代”,并出具鉴定证书。然而,中国文物学会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会长张宁认为:“汉代时人们是席地而坐,当时中国还没有凳子的概念,这种凳子要到宋朝才有。”

  对此,“中嘉拍卖”副总经理黄建军解释:这件拍品的主件是梳妆台,坐凳仅为附件,梳妆台是陈设器而非实用器。“至于这件拍品真伪,那是学术问题。用‘汉代人席地而坐’来判定当时绝没凳子,下此结论为时过早。”

  而张宁并不这么认为:“很多赝品粗制滥造,明眼人一看便知。即便一些真专家,由于拿老板的工资‘吃人嘴软’,也违心做假鉴定,‘天价赝品’便肆无忌惮地流向市场。”

  疑点2

  “汉代玉凳”的天价如何出炉?

  朱明说,送拍的委托人根据拍品玉料的重量与珍贵性、周南泉先生的鉴定证书和“中嘉拍卖”的建议,将起拍价定为1.8亿元。黄建军说,2010年1月9日,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的《古玉雅集》专场拍卖会上,经多次竞价,366号竞拍者最终以2.2亿元拍得此物。记者几经周折获得委托人和买受人与“中嘉拍卖”签订的合同。合同显示,经委托人同意,该拍品的起拍价为1.8亿元,而366号竞拍者张某最终以2.2亿元的价格与“中嘉拍卖”签订买受协议,佣金比例为12%。

  疑点3

  拍品是否真正成交?

  针对网民关于“通过拍卖‘洗钱’‘骗贷’”等质疑,黄建军回答,“汉代玉凳”最终实际并未成交。“拍卖现场,该拍品虽已落槌,但买受人并未当场付款,之后我们曾多次催促其付款,但直到现在也没实际交割。

  记者与这件拍品的买受人张先生取得电话联系。张先生承认,他曾替“老板”在《古玉雅集》专场拍卖会上以2.2亿元拍得“汉代坐凳”。之所以“赖账”,他解释:“我们老板的钱没到位,最后没付款,所以拍前交给拍卖公司的3万保证金变成违约金。”

  疑点4

  拍卖方到底有无“知假拍假”?

  针对网民“‘中嘉拍卖’假拍‘汉代玉凳’已不是首次”的指控,朱明说:“我公司拍卖的‘汉代玉凳’,有专家鉴定,也已通过文物主管部门的拍前审核并获得拍卖许可,没任何违规行为。”

  据悉,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不是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员,同时也不具有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评定的企业资质等级。中拍协理论宣传部副主任欧阳树英说,协会目前正通过其他渠道与该公司负责人取得联系并了解拍卖活动情况,随后会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企业所属政府主管部门。

  对此,“中嘉拍卖”称已接到北京市文物局通知,要求其尽快上报关于“汉代玉凳”拍卖全程的情况说明,公司已于1月31日按期上报。截至记者发稿时,北京市文物局尚没对“‘汉代玉凳’涉嫌假拍”事件做出最终结论。(据新华社 记者 周宁、李德欣等)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