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让城市多一些“绿色吸尘器”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2日02:27  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王海燕通讯员 吴志勇

  编者的话

  岁末年初,PM2.5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PM2.5治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这种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只有头发丝的1/20大小,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严重,同时因为来源广泛、成因复杂、颗粒细微,治理难度非常大。

  治理PM2.5,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抑制扬尘、净化城市大气环境,植树造林是有效途径之一。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年度10万亩的造林任务上,再增加20万亩平原绿化任务,力争到今年末,使全市的林木绿化率达到55.5%,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让森林走进城市来抑制PM2.5,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营造城市森林,建设绿色北京”系列报道。

  昨天上午,北京气温跌至零下10摄氏度。位于昌平小汤山的大东流苗圃里,却是一片盎然春意。

  白皮松、油松、桧柏……800多万株苗木,在这里茁壮生长。“再过两个月,就要起苗造林了!”正在苗圃忙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北京马上要启动20万亩平原造林工程,这儿的苗木一多半是为这个工程准备的,“这些天,各个区县都来下订单,几百万株苗基本上被抢光了!”

  “一棵健康生长的树,其实就是一台绿色的‘吸尘器’。”北京市园林科研所所长李延明介绍,树叶表面大多长有茸毛,或有油脂、粘液等分泌物。大气中悬浮的粉尘、微小颗粒,因为自重轻的缘故,一般情况下很难落到地面,但却可以被叶片表面的茸毛、分泌物吸附住,停止在空中的“舞蹈”。

  北京街头最常见的树是国槐。据研究人员测算,一个月的时间内,单片的国槐树叶大约可吸附粉尘0.0018克;如果是一棵胸径20厘米的中等国槐,平均每月吸附的粉尘数量大约在710.88克;国槐片儿林里,扬尘量要比普通草地大约少40%。

  国槐还不算最厉害,丁香单个叶片每月吸附粉尘的数量是国槐的四五倍。毛白杨、元宝枫、银杏,个个都是吸附粉尘的高手;即便是低矮些的灌木,如紫薇、榆叶梅等等,也都具有很强的滞尘能力。

  据市园林绿化局造林营林处处长蔡宝军介绍,未来北京城市森林的主力树种基本上都是耐旱节水、生态功能强、具有降尘优势和观赏价值的乡土树种,如上面提到的国槐、元宝枫,还有栾树、杨树、柳树等。除了昌平大东流苗圃外,本市位于大兴、顺义、通州等区县的多个苗圃也正在加紧育苗,预计在4月底之前,所需苗木将陆续到位。

  市园林绿化局碳汇办副主任周彩贤介绍,树木每生长1立方米,就可以固定1.83吨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1.62吨的氧气。树是“吸尘器”,也是“空气净化器”。未来,北京市20万亩城市森林,将为市民提供一个巨大的“绿肺”。

  闹市中,树还是立体的“隔音屏”。成片的绿树,让市民身居闹市,而无车马之喧嚣。很多市民都有这样的直观感受:越是树多的地方,感受到的噪音就越小。植物对声波有吸收和反射的作用。研究表明,绿化的街道比未绿化街道可降低噪音8-10分贝。

  除此之外,成片的林地还可以涵蓄降水、减少养分流失、维持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李文华院士,总结出森林有28项生态服务功能。

  据规划,此次北京城市造林重点围绕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和主要公路、河流、铁路两侧等地区进行,总面积20万亩,预计栽植树木在800万株以上。

  龙腾春早,更有早行人。在这个严寒的冬末春初,同时为造林工程奔忙的,除了园林绿化部门,还有市规划委、发改委、国土、财政、农委、水务、环保等多个部门以及各相关区县的工作人员。“在哪儿种,种什么,怎么种,种成什么样”,各部门反复研究,蓝图初具,已进入操作实施阶段。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