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能每次缺血,都怪大学生放假了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2日03:59  华龙网-重庆晨报

  

  分析>

  每年的8月和1月,也就是寒假和暑假期间,重庆临床用血都会告急。除了天气过冷过热的原因外,大学生放假成为缺血的主要原因。但是我们不能在每次缺血的时候,都把责任推给市民的信任缺失和大学生放假。在这次面对临床用血紧张态势时,很多一线临床医生和输血科主任都开始了反思。

  技术问题:

  能不能延长血小板保存期?

  目前缺血是常态,但缺得最多的,临床最紧张的,莫过于血小板。按照规定,重庆市血液中心采集的血小板只能保存一天。血小板多是急用,采集过多会浪费,过少又不能满足需求。这就是一个非常两难的问题,加上血小板采集需要验血,等待检测结果要花半小时,整个采集时间要花1小时左右,很多献血者怕麻烦,选择献全血。如果能延长血小板的保存期,也就自然缓解了缺血的难题。

  机制问题:

  能不能从源头杜绝血浆浪费?

  为了缓解市民看病难、看病贵,目前对于医院采购的非基本药物,要求只能加价15%。

  “我们对于医生开药是有考核的,药品开出的价格高低有一定比例,超过比例医生是要被打板子的。”沙区一家三甲医院的输血科主任说,这就会造成另外一个问题:“比如需要使用白蛋白的病人,就不开白蛋白,多开血浆代替。”

  白蛋白贵,血浆相对便宜。医生的考查通过了,患者节约了钱,双方都高兴了,但是却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增加了血浆消耗。

  解决问题:

  能不能大力推动自体供血?

  针对目前缺血的大环境下,除了鼓励市民献血以帮助患者渡过难关外,很多一线临床医生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应该致力于推广自体供血。”急救中心检验科主任王忠诚建议。所谓自体供血,是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非急诊抢救手术),先抽出部分血液保存,如患者在术中出现失血严重的问题,就可以直接将患者的血输回体内。如果自体供血能够得到推广,将会大大降低对血液中心的取血压力。但是自体供血怎么做?需要何种医疗环境?自体供血中的存血环节是由护士做,麻醉师做,还是由医院输血科来做?这些问题都需要讨论和论证,并经临床试点,并通过审批后才能实施。

  献血注意事项

  1.献血前一天和当天早晨禁食鸡、肉、鱼、蛋、豆制品、奶等高脂肪食物。

  2.献血前一天多饮水,当日吃清淡早餐,不得空腹献血。

  3.献血者在献血前一周不得服用抗血小板聚集或抑制血小板代谢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维生素E、消炎痛、潘生丁、氨茶碱、氯霉素及抗过敏药物等。

  4.献血前保证睡眠充足和情绪稳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