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初十是丁日 珠村又挂灯

初十是丁日珠村又挂灯 初十是丁日珠村又挂灯

  

初十是丁日珠村又挂灯
珠村“水浸社”。

  以前挂灯意味添丁要“分红” 如今变成了仪式

  本报讯 (记者刘显仁 通讯员杨静摄影报道) 初七是“人日”家喻户晓,但昨天初十是“丁日”可能很多人未必清楚。但众所周知在中国民俗中,家族“添丁”可是件大事。天河区珠村是岭南民俗保留得较好的近郊村落,该村在“文革”后恢复了初十丁日到社稷坛“挂灯”的传统,凡是此前一年家添男丁的村民都在本地社稷坛挂上用纸、竹扎成的花灯,“公示”去年家中添了男丁,直至正月十六才将挂的“灯”化掉,为这个男丁祈求神灵的庇佑。

  昨日记者从天河珠村发现,一直以来村民们最热衷将灯添在村里最独特的“水浸社坛(社稷坛)”,这个水浸社坛修建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广东地区唯一的“水浸社坛”。如今这个“水浸社坛”已于去年年底正式挂牌成为天河区文物保护单位。

  昨日,记者来到珠村文化社的梅隐潘公祠,在公祠堂前的水塘里见到了“水浸社”。珠村村民、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潘剑明告诉记者,在粤语中,“灯”与“丁”的发音相似,“添灯”寓意着“添丁”。这种风俗始于明朝,曾在两广地区非常流行。昨日上午,记者看到水浸社坛上已经挂了近十个花灯。

  记者看到,水浸社的神坛就设在水中,社坛中有社稷公的牌位,而灯棚、供案等也都设在水中,如果要在此处“添灯”,村民们都必须涉水才能到达,给“添灯”风俗增添了神秘感。

  以前,“添灯”对一个家庭来说意义重大:当时,负责写族谱的长辈在见到花灯后,就会把花灯上男丁的名字写到族谱中。这也意味着村里的分红也要算上“新丁”一份。而近代,随着户籍制度的发展,写族谱不再是看灯后添加了,添灯慢慢变成一种仪式。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