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侨乡华侨卖房筹款助教

  

侨乡华侨卖房筹款助教
在颇有气派的现代电教科学楼前,文树老人向记者介绍本村教育。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新春走基层

  汕头建阳村近十年出了1000多大学生

  本报汕头讯 (记者陈翔摄影报道)广东汕头市东北部的澄海莲下镇建阳村,总人口约1.1万人,有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5000多人,是汕头著名侨乡,华侨们对家乡的教育倾注了最大的热情。最值得建阳人自豪的,是村子里近十年出了1000多名大学生。

  小学配气派科学楼

  从汕头市区坐车到建阳村,大概是1个小时的路程。

  和中国很多侨乡一样,回乡寻根认祖的海外侨胞、归侨侨眷的反哺最早、最多、最用力于教育。在村委会干部陈俊彬的带路下,记者来到村里的建阳小学,1.5万多平方米的占地面积,1500多学生的保有量,还有一栋颇有气派的现代电教科学楼。陈俊彬说,小学是历经30年,数代华侨接力兴建而成。“1984年5月,一千多名师生告别了旧祠堂,成为澄海第一所由华侨投资兴建的学校,后来又增建了家海堂、教学楼和运动场,近年扩建了科学楼。”

  大学生年获数千元资助

  满头白发的老教师文树平静地在这个村子里度过了63个春节,也见证了建阳侨乡的变化。文树老人说,村里有不少贫困家庭,20年前,旅外乡亲倡议建立教育慈善基金会,用于建阳小学每年奖教奖学金和社会福利事业。华侨们为基金会倾注了极大热情,一位香港陈姓华侨变卖房产,筹得200万元悉数捐给了基金会。

  为了使贫困人家子女也有能力读大学,基金会规定,凡村里人考上大学的,在大学学习期间,每年资助学习费2000元至3000元,直至其毕业,至今基金会奖励大学生近千人。

  文树老人指着小学的科学楼告诉记者,村里的学校越现代化,大学生就会越多,村子就有美好的将来。“出更多的大学生,是村里人每年不变的新年愿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