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年光族”痛并快乐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2日04:20  大众网-大众日报

  □ 杨丽娜

  上世纪70年代赊肉过新年,80年代花两百元过欢乐年,90年代花上千元迎新年,进入21世纪过年要花多少钱?随着农历新年的到来,网友们又开始晒起过年账,数字有高有低,心情有苦有乐,剪不断的人情,真是越理越乱,“年光族”的心情,那叫一个痛并快乐着。

  患上“过年恐惧症”

  在北京某IT集团上班的刘先生算了一笔回家过年的细账。由于火车票难买、业务需要必须坚守到最后一刻,刘先生在工作岗位上一直奋战到除夕,然后一张机票飞回了老家——豫西南一个偏僻小镇,又于正月初七飞回北京。

  “机票比较贵,礼物、压岁钱、请客吃饭的开销也不少,没有1万元根本打不住。说实话,年终奖都没有这么多。”刘先生年收入约7万元左右,过个年花掉了全年收入的1/7,想想辛苦攒的钱就这么没了,他有些心疼,有些无奈。

  我又问了几位回老家过年的白领,得到的答复纷纷是“花了1万多”、“过不起年了”、“小金库吃紧”。在郑州某杂志社工作的陈女士告诉我,去年她回老家过年,前后花了13500元左右,“平时没有积蓄的习惯,结果是弹尽粮绝,成‘年光族’了……今年回老家过年就不得不节省着花。”

  “年光族”现象让不少白领纷纷患上“过年恐惧症”,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仍表示,到了明年这个时候,“估计还会回家‘撒钱去’。”理由很简单——亲情的束缚。“如果你不回家过年,那你可能会变成一个不孝的人,因为老爹老娘正盼着你常回家看看呢。”

  感情投资要量力而行

  针对“痛并快乐着”的“年光族”,有心理专家表示,没必要算这一笔经济账,长期离开父母在外工作的人,承担这样的压力是应该的。过年花钱无可厚非,孝敬父母、压岁钱、走亲访友、聚会叙旧,哪一项都是必不可少的开支,而对于远离家乡工作的人,回家过年的感情投资更是一门必修课,是维系亲情、友情、乡情的必要成本。而且,无论是给父母红包,给晚辈压岁钱,还是与朋友大吃一顿,都是件高兴事儿。过年图的是乐儿,何必为“身外之物”愁眉苦脸?既然躲不过,不如尽情体验其中的快乐。

  不过,过年花钱必须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为了面子没有计划地乱花钱,实在没有必要。红包、礼物丰俭由人,只要心意到了,谁也不会在乎送的是座金山还是块年糕。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就冲您坐火车大老远地把礼物背回家,亲戚朋友能说的就只剩下“谢谢”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您准备过年礼物时,必须要考虑一下年后生活和“面子问题”哪一个更重要。硬要“打肿脸充胖子”,寻求痛并快乐着的感觉纯属于自己和自己过不去,痛肯定是真痛,快乐的程度就得自己去体味了。

  所以说,治疗过年恐惧症,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无论是礼物还是红包,一切要让自己的经济条件做主。如果花了钱,就不必有太多顾虑,要学会自我安慰,毕竟在付出金钱的同时也获得了快乐,而感情则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