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网络的“皮儿”,包上春晚的“馅儿”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2日04:47  中国青年报 微博

  “微生活 云幸福”——2012央视网络春晚的口号透出了十足的IT时尚范儿。

  相比于已届而立之年的央视春晚,今年再度亮相的央视网络春晚还只能算是一个刚能独立行走的幼童。从被媒体关注的角度来说,今年的网络春晚的传播率比“老大哥”央视春晚要小很多。

  但诸位不必担心或是急于唱衰。咱来纵向比较一下——据中国网络电视台的统计数据,仅在1月22日除夕当天,2012央视网络春晚精彩集锦首播期间,视频直播累计登录人次就为2011年的两倍多,最高同时在线人数则为2011年的4倍。

  网络的“皮儿”,包上了春晚的“馅儿”,还真对上了不少人的口味儿。

  对央视春晚这位“老大哥”来说,一枝独秀的日子已经渐行渐远——许多地方台的春晚也在拉拢各路演艺明星捧场,吸引了不少“粉丝”;有些卫视甚至把自己的春晚安排在除夕当晚,给予观众更多的选择——这对央视春晚来说,并非坏事。群众的口味与时俱进且各不相同,不顺应观众的口味调整节目单的春晚,恐怕只会越办越冷清。

  近年来央视采取“开门办春晚”的方式,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心声。继续呈现经典,并不断追求创新,或许才能留住老主顾,引来新客户——从某种意义上说,办春晚和开餐馆有相通之处。

  相对央视春晚来说,网络春晚这道菜的“皮儿”很潮。它借助互联网这一载体,为习惯了网络参与的网友们提供除夕夜乃至整个春节期间的一个消遣选择。此外,从技术上说,采取直播的方式,网络春晚的互动性也会更强,各位网友完全可以在线实现与导演组的互动,实现平行时空下的隔空交流。

  当然,网络的“皮儿”终归只是形式,“馅儿”还得是春晚,口味还得突出联欢——这对任何春晚来说,都应该是相同的。

  有媒体总结报道,今年的央视网络春晚摆出了“满足网民需求、节目接地气、时尚与流行相结合、国际化合作”这四大武器,不只在传播上依赖网络这张“皮儿”,在节目创制中,也通过录制微电影、“串烧”网络歌曲、邀请网络明星等形式,让“皮儿”的味道渗透到“馅儿”中去。

  在某种意义上说,网络这一新媒体形式比电视传媒更接近草根群体,许多网络明星的线下生活和平凡的你我没有太大区别。网络春晚为拉近舞台和日常生活的距离提供了一种可能——比如今年的节目《北京兄弟》,由61位各行各业的草根朋友演绎,道出了务工者群体的心声;来自福建的“会计哥”杨纪行因模仿费玉清从海选中脱颖而出,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与费玉清同台演唱,网络春晚真就请来了费玉清,实现了杨纪行和自己的偶像同台演唱的愿望。

  不管是网络的“皮儿”,还是地方台的“皮儿”,包上了春晚的“馅儿”,其实是在赋予春晚更多的缤纷可能,为群众提供更多的收视选择。甚至,此前曾吸引很多人关注的“山寨春晚”,以及今年在武汉举办的“科技春晚”,都在不断拓展“春晚”这一词条新的意义。

  或许不是每张“皮儿”都能包春晚这个“馅儿”,但能包好春晚“馅儿”的“皮儿”有无限可能。

  (蕊睐)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