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如何算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2日06:30  解放日报

  陈宪

  ●判断一个国家是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像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实现现代化一样,不是用一个指标,而是要用一个指标体系。

  ●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来说,如果深化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的成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将是完全可能的。

  由于中国的人均GDP已达到联合国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而且,中国经济中也出现了似是而非的中等收入陷阱的迹象,因此,有关的讨论开始多了起来。日前看到一篇报道: 《四发达省市增速垫底:率先遭遇中等收入陷阱?》,尽管是用问句提出问题,但增长速度确已成为判断是否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指标。亦有专家从增长回落的视角,得出“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不大”的结论。其实,就增长速度讨论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误区。

  就中国目前的增长速度而言,从年均两位数的增长回落,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如潜在增长率的下降,基数增大导致每增长1%的内容变化,也有当前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然而,纵观世界有关国家,像中国这样,保持年均近两位数增长30年堪称奇迹,但终究不可能长此以往。不过,如不发生大的外部冲击,未来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8%-9%的年均增长,这不仅是当今世界的高速度,而且,在这一增长速度下,不到10年,GDP的总量和人均水平都将再度翻番。 2011年,我国的人均GDP已接近3.5万元, 10年翻一番,到2020年左右,将达到人均7万元,并考虑到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因素,也就是说,再过10年,中国的人均GDP将达到或至少接近联合国设定的高收入国家的水平。至此,我们是否就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了呢?问题没有这么简单。如果仅仅用人均GDP达到联合国高收入国家水平这一指标,在目前的南美、东南亚都不乏这样的国家,但它们仍然不是发达国家俱乐部的成员,也不能认为已经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

  为什么?因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像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实现现代化一样,不是用一个指标,而是要用一个指标体系;不是用一个总量指标,而是要用多个结构性指标。也就是说,中等收入陷阱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问题;总量指标只能反映问题的表象,结构性指标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人均GDP和GDP一样,都是总量指标,都有着明显的局限性。我们知道,人均GDP与人均收入相比,后者更能反映一国 (地区)老百姓的福利状况,而且,由于发展阶段、增长质量等原因,不同国家人均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有较大的差异。例如,中国目前人均收入占GDP的比重,与国际一般水平相比显著偏低。据IMF和世界银行的数据, 2010年,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人均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均在60%以上,如美国为79.80%,英国为78.10%,法国为61.02%,德国为62.33%,日本为81.54%,中国香港也高达79.97%,中国内地则为 24.34%。由此表明,单位 GDP中有多少转化为个人收入,在各国是有较大差距的。因此,即便一国人均GDP达到了高收入国家的水平,也并不能表明该国老百姓的福利达到了高收入国家的一般水平。

  也就是说,判断一国是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从该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方面入手,看其经济、社会的协调与和谐程度,才能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南美、东南亚那些人均GDP已经或者接近达到高收入水平的国家,之所以还不被视为高收入国家,就是因为它们在收入分配、城市化、产业结构和公共服务,乃至社会管理等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直接威胁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所以,不克服上述这些缺陷,就不能认为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就中国现阶段而言,是否能够在收入分配、城市化、产业升级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改善和进步,同样是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所在。

  中国的收入差距已经到达甚至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而且,由于数据和信息的原因,对这一差距的判断存在较大的分歧。这些都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了缓解这一差距,最为重要也最具有长远意义的是,营造机会公平的制度环境,以要素流动、收入流动来促进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在二元结构这一基本制度背景的影响下,中国的城市化出现了人口、土地和产业城市化不均衡的格局,即人口的不完全城市化,土地的过度城市化,以及产业扭曲的城市化。因此,解决农民工的市民待遇,有效控制和利用土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就成为中国未来城市化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中国产业升级的关键,是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以市场信号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要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主导,加快以结构性减税为主要内容的财税体制改革,让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入到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领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真正的公共财政制度,使基本公共服务常态化、均等化。

  当然,经济、社会的协调与和谐,还取决于一国的法律制度和依法治理,以及社会管理的状况,因此,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来说,要做到上述各个方面,就必须深化以利益结构调整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以改革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如果深化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的成效,那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将是完全可能的。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