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跑赢CPI”是什么命题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2日06:30  解放日报

  ●CPI只是一个反映整体的宏观数字,不可能面面俱到。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如果仅以身高体重来衡量当然不合适,需要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指标加以支撑。所以我们看经济,当然也不能光盯住几个宏观数据。

  ●主持人:本报记者 支玲琳

  ●嘉 宾:金曙松 (复旦大学统计学系主任助理)

  解放观点: “你可以跑不赢刘翔,但一定要跑赢CPI”,肇始于五年前的这句流行语,如今依然流行。它真切反映了中国老百姓对物价问题的敏感,以及对经济运行数据的日益关注。在今年1月份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再次被问到这个问题。对此该如何理解?

  金曙松:这些年,媒体普及了很多经济学常识,使得大家对数字、指标越来越敏感。而科学、客观的经济指标,的确可以指导我们保护好钱袋子、运用好财富。但正如气温一样,气象局公布的温度与人们所感受到的体表温度往往并不完全一致,而在空旷的地方与有热岛效应的城市的感受也不一样。物价也是如此。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成分中,大概包括食品、服装、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个人用品、交通通讯、服务、娱乐文化以及居住等八个大类。这八个大类中,还有200多个子类,总共有千余种商品。对于居民来说,在日常消费中,关系最为密切的还是食品、服装类,但是服装的比重要稍微小一点,最主要的还是食品。

  很多在城市里生活的人觉得,过去这一年食品价格上涨较快。但为什么反映在 CPI上, 2011年的涨幅只有5.4%?因为作为宏观统计,不能不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全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之间的物价差距非常大;二是CPI其实是一种加权指数,这里就有一个 “平滑”的意思,把高的往低拉一点,把低的往高拉一点。我们随便举一个例子,假设只有两种商品, A商品去年只有1元,它占的统计比重是60%, B商品去年是2元,它占的比重是40%,而今年A商品涨了50%,变成了1.5元, B商品涨了100%,变成了4元,但是我们把权重考虑进去,这个涨幅就不是83%,而是78%。

  解放观点: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商品众多,我们一般不做这样的加权平均。另外,人们在感受或与人谈论物价上涨的时候,往往不是取平均数,而是挑选感受最强烈、印象最深刻的那几种商品。

  金曙松:的确如此。比如在食品结构中,尽管蔬菜涨幅远低于猪肉,但很多人还是会说最近食品价格涨了很多,因为猪肉涨了很多。此外,别忘了CPI里除了食品,还有很多其他成分。以家电设备为例,买一台冰箱可以用很多年,而冰箱这么多年的涨幅其实并不大。再比如电子产品,这些年价格跌幅非常大。可是一平均以后,这些涨幅不大,甚至有跌幅的商品就把涨幅较大的商品,比如食品,给拉了下来。

  其实, CPI只是一个反映整体的宏观数字,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宏观指标和微观群体的关系其实并不大。我们老百姓要考量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变动情况,还是应该看一些具体的分类指数,比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产品收购指数,等等。这才是贴近民生、贴近实感的,但目前这还没有引起大家太多的重视。

  解放观点:比起国内民众对CPI数字的关注,外媒更热衷于从细微处观察中国经济。最近路透社表示,中国猪肉价格也许很快将和美国就业率一样,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指标。但在很多城市家庭的饭桌上,猪肉似乎正渐渐淡出。您认为这种观察角度是否具有科学性?

  金曙松:强调猪肉价格在价格中的代表性,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在我们的CPI中,猪肉占得比较大。一般来说,如果猪肉涨了20%, CPI就要涨0.6%。所以难怪有人也调侃, CPI应该叫China pork index (中国猪肉指数)。

  至于说猪肉在许多中国人饮食结构中的地位正在下降,我个人并不这样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地少人多,因此农耕发达,而需要大片牧场、大量草料为基础的畜牧业发展受地理条件所限。因此,猪肉在不少中国人饮食结构中的比重,至今也没有根本改变。而猪肉价格在CPI中之所以占有很大的权重,也是出于这个考虑。

  解放观点:从世界范围看,观察经济的切口其实越来越小、越来越具象,这是个趋势。从英国 《经济学人》杂志1986年第一次推出 “巨无霸指数”至今,又陆续诞生了诸如口红指数、起重机指数等“非传统”的经济指标。这些看起来奇怪的经济指数,有时候却比经济学家的预测、统计数据还要来得 “靠谱”。这是否表明,人们越来越强调经济指标的民生性?

  金曙松:近几十年来,以描述微观经济的定量的方法来分析宏观经济的新古典主义学派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种大趋势下,出现一些微观指数,比如口红指数、土豆指数,也是符合宏观经济研究潮流的。它体现了学术流派上的一种 “逆转”,即经济研究近年来更加要求科学化、定量化。

  而这一个个小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也的确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可以反映经济的局部现象。正如中国人所说,以小见大、管中窥豹。而中国的情况也的确是比较复杂,光用一个数字、指标,根本不足以涵盖所有情况。就我们这些统计专业的人来说,希望拿到的,也是原始数据,而不是那些已经加工好的现成结论。因为在数据加工的过程中,已经过滤掉了很多有用信息。当然,这样的非传统指标最好还是由民间研究机构、经济学家来发布,让统计部门来做这个事情,不太合适。在监测经济景气的问题上,调动和发挥民间力量非常重要。像美国,有很多宏观经济指标,都是由参议院里的财政委员会委托民间智库、学术机构完成的。这值得我们借鉴。

  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如果仅以身高体重来衡量当然不合适,需要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指标加以支撑。所以我们看经济,当然也不能光盯住几个宏观数据。无论是宏观政策的制定者,还是老百姓,都是如此。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