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驻非外交官焦虑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2日06:40  东方早报

  实习记者 童心

  “电话铃一响,神经就进入高度紧张状态,不知道是谁打来的,不知道又发生了什么事。”谈起最近一年的工作,中国驻一个北非国家大使馆的外交官李晨感慨良多,他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因北非和西亚局势紧张所带来的压力以及中国驻外使领馆在领事保护方面面临的日益增加的严峻考验。由于外事纪律,他拒绝使用真名,也拒绝记者刊登他的驻在国国名。

  由于学的是阿拉伯语,李晨进入外交系统后就一直驻扎在充满动荡和不安的中东和北非国家。他坦言工作中面临不少挑战,“其实可预计的工作内容再多都是可以承受的,但是突发情况更像是心理上的定时炸弹,却又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如果一些问题解决不顺利,外交工作人员就“成为了负面情绪的宣泄对象”。李晨表示,一线领事官员“并非万能”。

  工作繁重,压力巨大

  “人少事多,经常加班加点。”他说,国人印象里都觉得驻外使领馆工作比较空闲,可是实际上工作强度相当大。中国所有驻外机构都提供领事保护服务,“工作内容很多,涉及的事项也是无所不包。”他告诉记者,目前主要的领事保护工作包括为身在海外的中国公民提供各种协助和支持,保护他们的人身财产利益,不仅有民事领域的签证护照的签发核准,还有一些公证和认证事项,乃至遭遇突发情况和危急险情的处理。

  “我所在的这个国家局势一直不稳定,内部战乱多年来持续未断,中国现在有很多建筑工程项目在这边。”李晨说,这也就意味着使馆外交人员的工作不会轻松,“神经还是很紧张”。他告诉记者,由于这几年中国在海外开展业务的企业增多,特别是中东和非洲有大量央企的大型基础建设项目开展,在海外劳务的中国公民数量上升很快。外交部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建立了针对突发事件应急机制24小时应对预案:非工作时间仍然会保证一定比例的工作人员进行值班,确保紧急情况下仍能迅速作出反应。

  “工作量大其实也还好,压力主要是来自精神上的。”他说。一名被派驻韩国专门从事领事服务的外交官曾说:“人们印象里,外交官应该是衣着光鲜地出入各类外事场所,时不时陪同国家领导人出访,在穿梭访问间熟练运用外语谈笑风生,随时能对国际国内形势进行精辟论述。也许我在国内的工作还能和这样的印象沾点边,的确陪同领导人出访过,出席过不少外事活动,做过同声传译,参加过多场谈判,起草过不少文件,但是我现在接触最多的工作对象是韩国的警察局、火葬场、医院和中国公民的家属。”李晨对此表示:“很真实,也许我们更甚。”驻在国动荡的局势让人神经始终紧绷,李晨坦言不可预见的突发危险让外交官们很难有片刻的松懈。

  使领馆应该“全包”?

  “作为外交人员,心里总是对本国公民的安危有一种责任感。”李晨说。去年,他所驻的国家发生了一起较为严重的中国公民遭袭击事件,一伙当地歹徒闯入一个中资公司的项目工地持刀抢劫,造成4名中国员工不同程度受伤。数日后李晨同领事一起到医院探望受伤的中国员工,“看到他们的时候心里一阵难过,都是同胞。”

  李晨说,常年驻外的外交人员都清楚他们所要克服的困难,非洲国家的物质基础非常差,医疗条件不好,健康受到传染病的威胁,而中东和北非国家的局势动荡也让外交官总是身处险境,“情绪也常常受到影响”。使馆的帮助对象往往是遭遇不幸的人,遇到一些问题解决不顺利,甚至中国公民表示不理解,“我们成为了负面情绪的宣泄对象”。一线领事官员要全力保障中国公民在外的合法权益,期盼他们能够生活顺利,但也并非万能。“有些人不理解,觉得只要在国外出事,使领馆就应该‘全包’。”一名驻韩领事官员表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中国已在境外设立企业1.6万余家,2010年中国出境公民突破6000万人次。另外,由于投资产业的特殊性,造成一些中资企业常年面临由于政局动乱、社会治安差、金融危机问题等带来的风险。

  去年11月,中国外交部开通了中国领事服务网,外交部副部长宋涛表示,目前领事保护事件数量不断上升,年均已达3万余起,仅开展应急处置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开通该网站是外交部加强预防性领事保护工作的重要一步。中国外交部通常会针对局势不安定地区发出旅游警告,这与美国国务院的做法差不多,至于是否听从此类警告则取决于各个企业。

  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上世纪末曾在科威特、沙特和阿联酋等国工作多年的一位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其实八九十年代,中国在国外的项目,人员力量配备都要强于国内,也因当时在海外的企业少,因此更加重视。每个项目都作充分的事前评估,了解当地的风险,决定后寻找当地的各种官方和民间力量进行沟通。”他过去担任数个央企在中东大型建设项目的负责人。

  对于苏丹和埃及的绑架事件,这位人士表示,对海外业务项目所在地的局势评估和准备相当重要。他同时告诉记者,最近几年,中国企业在海外也有了一些经验,因此以为已经适应当地情况,就开始掉以轻心。他还透露,央企在海外的业务可能存在转包问题,央企本身相对规范,很重视跟使馆保持联络等相关工作,但是有些项目承包给一些私营企业后,安全风险被忽视了。李晨也告诉记者,大型央企一般都跟使馆保持比较密切的联系,多数设有专人负责和使馆的联络。

  李晨表示 :“外交层面来说,我们当然尽力为自己的同胞服务,但企业自身应当加强防范并实现风险评估,使领馆的工作毕竟无法面面俱到。”他表示,绑架事件确实比较严重,建议中国企业要重视安全情况的评估,雇佣保安,并且与所在地的社会加强相互了解,建立自己在本地的社会关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