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语表达不准是空气质量日报致命伤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2日06:40  东方早报

  李皓

  评语表达不准确是中国现行空气质量日报的致命伤。

  中国的空气质量分为五级,对健康影响水平的评语有七个,它们是:优(一级,0-50)、良(二级,51-100)、轻微污染(三级1, 101-150)、轻度污染(三级2,151-200)、中度污染(四级1,201-250)、中度重污染(四级2,251-300)与重污染(五级,大于300)。括号中数值是空气污染指数,越高表明污染物浓度越大。但“优、良、污染”这样的评语并没有让公众明白其对健康的影响程度。中国的空气质量日报已超过十年,公众仍不清楚:今天的空气到底安全还是不安全。

  中国制定空气质量标准时参考了美国标准。美国对0-50级别的评语为Good(良好),中国却译为“优”;对51-100级别,美国的评语是moderate(中等),中国却称为“良”。中国公众以为“良”就是“良好”的意思,其实不然;到101-200级别时,美国的评语是“不健康”,而中国的评语只为“轻微污染”和“轻度污染”。

  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当污染指数在51-100时,其所对应的PM10日均浓度为51-15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评语为“良”,似乎对健康无害。而在此级别,美国的PM10浓度限值与中国相同,但评语是“中等,特殊敏感的人群应考虑减少过多运动”。

  对发展中国家,世卫组织建议:一年中最多有三天PM10的日均浓度最高为150微克/立方米,长期暴露于PM10的浓度不应超过70微克/立方米。但当PM10在51-150微克/立方米的浓度范围内,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评语均为“良”,更被地方环保局宣布为“蓝天”。

  中国现行空气质量标准把地区分为三类:一类是自然保护区;二类是城乡区;三类是特定工业区。对于不同的地区,PM10的日均浓度限值不一样:一类地区为50微克/立方米(与欧盟一致);二类地区为150微克/立方米;三类地区为250微克/立方米。北京属二类地区,执行标准是:只要PM10的日均浓度低于或等于150微克/立方米,就达标了,评语就是“良”,被宣布为“蓝天”。

  2011年,国家环保部在网上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技术规定》(三次征求意见稿)。笔者对此提出四条修改建议:一、取消地区分类……四、将空气质量日报评语改为:好、中等、不健康、很不健康、危害、强危害。

  只有让环保部门彻底摆脱承诺“蓝天数”这个巨大负担,才能让他们专心于多设监测点,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公布污染排放的地区和排放源。政府则应把治理空气污染的责任落实到各地区、乡镇、街道、企业、单位等。(摘编自《中国改革》2012年第2期,作者系“绿色北京绿色行动宣讲团”教员,原标题为《警惕陷入PM2.5误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