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是孩子的智力更多地遗传自母亲,而性格更多地受父亲的影响。因此,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爸爸们在日常陪伴中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影响甚大,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在国内时,由于工作缘故,平日可以接触到许多优秀的职场爸爸们,一谈起孩子,不少人都眼眶湿润,言谈话语中流露出对孩子深深的愧疚,但同时又表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每天早出晚归,清晨出门时,孩子还没有醒,而晚上到家时孩子已经睡着了。长年出差奔波,甚至几个月才能见孩子一面。曾有位爸爸跟我感慨,后悔当初孩子小的时候,两口子都忙于工作,把孩子扔给老人,如今一晃,孩子都十多岁了,真想时光倒流,让孩子重新再长一遍,自己一定好好陪着孩子。

  曾有位好友分享自己儿子成长过程中的一段有趣经历。因为自己工作忙,孩子大多数时候是爱人带。但有一天他突然发现正在上幼儿园的儿子情绪易波动,爱哭鼻子。于是,他适时做了一个调整。每天下班后,改成自己去幼儿园接儿子,然后带着孩子在小区的广场跑步,踢球,做各种游戏。几个月后,他就明显感觉到儿子身上发生的神奇变化。儿子变得开朗,自信,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哭了。好友笑称,是自己身上的“爷们”气息影响了儿子。

  在加拿大生活了四个月,也逐渐体会到简单、健康而宁静生活的诸多益处。有人戏称加国的生活属于“好山好水好无聊”。的确,这里生活和工作节奏都相对缓慢而悠闲,人们平和友善。由于社会福利完善,家里一人工作即可养活全家,所以全职妈妈很多。此外,由于平日工作的应酬也不像国内那么多,爸爸们大多也是一下班就宅在家里,享受更多家庭生活和亲子时光。在绿地公园,公共图书馆,操场,农场、商场等,经常可以看到爸爸的身影,他们陪着孩子一起踢球、放风筝、读书、采摘和购物。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和从小所受教育的不同,中外爸爸们给孩子灌输的理念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其中有两点给我的感受最深。首先就是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在中国文化里,有“长兄如父”的说法,老大生在前面长在前面,需要忍辱负重,照顾弟弟妹妹。父母也经常会说,大的要让着小的,即使小的做得不对。但在西方的爸爸们看来,这是不可以接受的。制定好规则后,无论大小孩子都应该遵守,不应该因为你小,就让哥哥姐姐就让着你,否则,对大孩子就太不公平了,会让他们感到委屈。其次,就是爱心培养从小做起。在加拿大,慈善捐助已经形成一种完善的制度。听一位爸爸介绍,圣诞节前夕,自己女儿所在的小学很早就动员孩子们亲手制作贺卡或点心,学校专门派出校车,载着孩子到社区挨家挨户登记捐款捐物的情况,并将贺卡作为回报赠给捐献人。然后,将募捐到的钱物,送到食物银行或者避难所给无家可归的人们。让我震撼的是,在这样一件看似小孩子过家家的活动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相当重视,学校安排专车接送,家长慷慨解囊并为孩子们的行为感到骄傲。在这样一种氛围下,我想孩子体验的,领悟的会更深刻,更牢固。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无论中外,父母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将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塑造孩子成人的过程中,作为父母,更应该时时检视自己,我们的言行是不是给孩子树立了好榜样?丹尼斯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