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在大山深处铸起一座爱民丰碑 记安徽省金寨县人武部政委赵克信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2日09:06  法制日报 微博

  本报特约记者丁广阳 本报通讯员胡伟单爱根

  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县,是一块奉献的土地。革命战争年代,先后有10多万优秀儿女为国捐躯,从这里走出了59位开国将军。如今,作为红土地上的新传人,六安军分区官兵以扶贫助学为载体,续写军民鱼水深情,奏响军地共建和谐家园的新乐章。金寨县人武部政委赵克信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12年前他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来到这里,为老区人民捧出一颗赤子之心,奉献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把党的温暖送到百姓心坎

  1996年8月24日,赵克信交流到军分区当干事不久,就跟随扶贫工作组到山村搞扶贫调研。在此后的近三年时间里,他先后46次主动要求到山区蹲点,每次都是满载而入,净身而出。

  1999年6月,赵克信被提升为人武部科长。原本可以留在市区的他,自荐到最贫困的金寨县任职。他对妻子说:“你生在金寨,知道山区太穷,我要去干点事。”

  到任后,为了熟悉工作环境,他用1个月时间跑遍了全县23个乡镇。在此期间,他认下了15个“穷亲戚”,花光了来时妻子给带的2300元生活费和当月的工资,写下了两万多字的调研报告。

  2004年年底,由于部队编制体制调整,赵克信从副部长岗位上调任军分区政治部任干事。得知他要离开金寨,铁冲乡600多名群众走了几十里山路,自发赶来为他送行,许多群众流着眼泪、拉着衣服不让他走。他眼含热泪对乡亲们说:“只要有机会,我还会回来。”

  2007年年初,赵克信提升正团,组织上拟安排他到市区人武部任主官。但赵克信再一次提出了到金寨工作的请求。赵克信到金寨县人武部任政委后,甩开膀子大干了起来。他结合落实国家移民政策,带领官兵和民兵开展移民建林,帮助群众建新家。2009年年底,皂河村63户265名困难群众从山上搬了下来。

  群众住上了新房子,但赵克信一家分到了经济适用房却拿不出购房款,不得不向亲戚借、银行贷,因为无钱装修,他们至今还住在岳母家。对此,他很坦然:我们日子过得是紧一点,但多一些钱少一些钱都能生活,困难群众却不一样,有时几十元钱就会影响一个家庭!

  让山区变成致富的“聚宝盆”

  双休日,赵克信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到山区贫困群众的家中。他常说:“越往老区群众中走,心里就越踏实!”但真正走到山区深处,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车行甩尾巴,人走掉鞋底。”这是当时金寨县乡公路状况的真实写照。要致富,先修路。赵克信第一次到金寨工作不久,人武部发动民兵打响了修路筑桥攻坚战。

  攻坚战中,赵克信主动请缨担任突击队长。高逾百米的悬崖,横贴身际,望之倒吸凉气。“跟我来!”赵克信勇者当先。拇指粗的长绳往山顶树上一拴,再往腰间一系,顺势一登,便将自己挂在崖壁之上。风在耳边呼呼作响,人在空中晃晃悠悠,打风钻、开炮眼、填炸药,他全然无惧。

  68个日日夜夜,赵克信虎口被震裂,手掌满是血泡,吃饭连筷子都拿不住,终于带领队伍炸开4段悬崖、切开2个山嘴、凿通10余公里盘山路。通车那天,村里老人吴长忠双膝跪地:“我们祖祖辈辈盼了多少年,还是靠解放军修通了这条路啊!”

  打通了路,又瞄准了荒山。白塔畈乡楼冲村,有一座方圆数十里的乱石冈,被村民称作“北大荒”。为啥荒冈不能变粮仓?“扶贫就是要把老区群众最想办、最难办的事办好。”1999年冬,赵克信主动申请到驻村指导员。他穿上解放鞋、戴起旧草帽、找上铁镐头,直奔乱石冈,带领民兵和群众一道“啃”荒。

  日晒、风吹、雨淋,开荒队越“啃”胃口越好:300亩桑园,600亩茶园,9000亩梯田,60万株板粟树漫山遍野。冬去春来,“北大荒”变成“绿色银行”。一个全新的生态楼,让村民们赚饱腰包乐开怀。

  从此,解放鞋、草帽和铁镐成为扶贫参建“三件宝”。赵克信带着这些家什,走遍了老区的沟沟坎坎,不仅造就了今日山区“树上果子树下粮,里茶外栗间作桑,水平梯地作保障,一道沟一座小银行”的美景,还在山高石硬的村镇之间修建了1000多公里“爱民路”。

  用扶贫奏响富民兴武乐章

  2011年春节期间,赵克信收到了清华大学学子李伟寄来的一封信。家在麻埠镇的李伟,考上县一中后因家境贫寒准备辍学打工。在赵克信的资助下不仅顺利上完高中,高考还以687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她在信中说:“如果说昨天的感恩让我们为你们的期望而奋斗,那么明天的感恩将伴随着爱心的传承而让世界更加美好。当爱的种子洒满了天地之际,便是春色满园……”

  一封感谢信折射一份浓浓爱民深情。金寨县是全国“希望之星”大眼睛苏明娟的家乡,随着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在这里落成,“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也深深植根于老区人民心中。但因为贫穷,部分山区孩子上不起学或中途辍学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从贫困农村走出来的赵克信深知,今天的青少年,就是明天发展的希望。为了不让自己陕西老家“养羊卖钱、卖钱娶妻、娶妻生娃、生娃养羊”的故事在这里重演,赵克信每月都拿出10%的基本工资资助寒门学子。平时,只要听说谁家孩子上学有困难,就会主动解忧。2007年8月,赵克信在工作走访时了解到,村民叶祖祥因负担不起两个孩子一起上高中,打算让大孩子辍学。他当即找上门去,拿出1000元送给叶祖祥,嘱咐他一定要让孩子上完高中。象这样的助学对象,赵克信先后有100多位。

  赵克信走上人武部政委岗位后,想的最多的是扶贫参建上层次,做的最多的就是为老区群众谋幸福。他团结部党委一班人,把推动武装工作落实与建设新农村结合起来,与10个乡镇、46个偏远山村结成“亲戚”,帮助村支部理思路、定规划、找项目,让6个贫困村党支部被上级党委评为“五好党支部”,8个偏远山村党支部首次跨入了先进行列。

  12年,从“小赵干事”到“扶贫政委”,变化的是百姓对他的称呼,不变的是军民一家亲的深情。如今在金寨,自发拥军爱国、“参军热”在这里年年涌现,金寨县连续三届夺得省双拥模范县桂冠,人武部被表彰为“全国扶贫开发先进集体”、“全国拥政爱民先进单位”,被四总部联合表彰为“抗雨雪冰冻灾害先进单位”。赵克信先后多次受到军地表彰,荣立二等功一次。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