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湖南为何要提炼“湖南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2日10:03  国际在线 微博

  昨天,湖南省委省政府通过媒体向全国征集“湖南精神”,以简炼的文字提炼出一个地域的人群的精神特质,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湖南为何要提“湖南精神”?我们知道,人类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精神史,各民族各国家都有着自己的价值体系,抑或精神图腾,宗教的,或风俗的,甚至政治说教。曾几何时,我们是否感到,物质丰富了,快乐却少了;时代开放了,心灵却孤独了;社会究竟向什么方向发展,人们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不得不承认,当代中国人因为精神座标的丧失而产生了茫然感。伟人毛泽东曾说过:“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人若是没有精神支撑,则只是一副躯壳,如果一个族群没有了精神,则是十分危险的事。

  近现代两百年以来,湖南人总是拥有着强烈的政治忧患意识和政治敏感心理,从魏源到曾国藩,从王闿运到谭嗣同,从黄兴到蔡锷,从章士钊到毛泽东,他们像一匹匹不死的骆驼,高昂着头颅,行走在危机四伏的中国近现代。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可以说浸满了湖南人的鲜血,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可以说是以湖南人为主体的奋斗史,他们是民族的脊梁和希望。中央电视一台曾经播出的专题“红色记忆”,讲述的人物有三分之一是湖南人。杨昌济先生曾这样慨叹:“湘省士风,云兴雷奋,咸同以还,人才辈出,为各省所难能,古来所未有。”杨度先生更是歌吟道:“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于是,湖南人的精神似乎打上了鲜明的政治色彩,湖南在国人的印象中就是一个政治大省!

  改革开放后,也许正因为湖南人骨子里的政治基因太多,一度没有跟上改革的步伐,特别是在经济领域,湖南一直步履蹒跚。本世纪初以来,湖南以湖南卫视为代表的娱乐业崛起,引领着国内电视传媒的不断变革,于是,湖南给国人一种娱乐大省的新印象,这种由政治大省到娱乐大省的转型,这种由革命性到娱乐精神的蜕变,实际上依然体现出湖南人的基本精神特质:敢为人先。在这个全球化竞争时代,这种精神恰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

  血脉里奔涌着“敢为人先”这不死的基因,湖南人岂能满足于政治大省和娱乐大省这样的符号?“十五”以来,湖南省提出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三化”战略,并将工业化置于优先发展的核心地位。同时又提出了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四化两型”社会的发展战略,抢抓机遇,朝着工业强省文化大省的目标挺进,2011年GDP已超越上海。就在这几天,三一重工收购全球重型机械制造业老大——德国的普茨迈斯特公司,在全球引起震动,转过去十多年,很难想象这样的大手笔会由湖南人挥就。2011年元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四次提及中国,其中两次涉及到的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和高铁都与湖南有关——湖南已以一种崭新的形象出现在世界的视野之中。

  在这种只争朝夕的发展态势下,湖南人需要提炼总结一种精神,让这种精神成为湖南人的魂,七千万湖南人民在这个精神座标下,有着清晰的奋斗目标,有着积极的人生意义。昨晚,笔者不揣冒昧,试着提炼出这样的湖南精神:敢为人先,勇于承担。经世致用,一往无前。(释义:近现代以来,湖南人立于时代潮头,变革创新,涌现大批英杰,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无论在什么历史紧要关头,湖南人敢于承担一切危难,吃得苦,霸得蛮。之所以形成这样一种人文特征,皆因湖南人做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胸怀国家,所以能以一种豪迈气慨奔向未来。)(周碧华)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