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扎龙湿地"鹤舞九天"吸引大量游客 旅游收入反哺保护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2日10:37  中国广播网 微博

  中广网齐齐哈尔2月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今天,在黑龙江省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专门举行了以“湿地与旅游”为主题的大型宣传活动,通过丹顶鹤放飞等活动,让参观的游客真正了解湿地,进而去善待湿地、保护湿地。详细情况我们来连线齐齐哈尔台记者薛海燕。

  主持人:薛海燕你好,你现在的位置是哪里,今天活动现场的具体情况怎样?

  记者:我现在就站在丹顶鹤放飞的地方。就在刚才有近30只丹顶鹤从我旁边起飞,在我的头顶腾空而起,丹顶鹤大家都见过,它走起路上昂首挺胸、姿态非常优美,有点大腕的风帆,飞起来就像美姿优美的舞蹈。

  由于这几天持续降温,这里的气温有零下三十多度,再加上身处旷野,冷风袭袭,让人不免瑟瑟发抖,但严寒没能挡住游人的脚步,依然有二十多位游人来到这里参观鹤舞九天。其实“雪地观鹤”一直是我们齐齐哈尔市冬季最著名的旅游项目之一,站在雪天相连的天地之间,感受丹顶鹤一飞冲天的豪气,别有一番滋味,每年都因此吸引不少游客远道而来。今天我们就碰到了来自河北的赵阿姨一家,他们都是慕名而来,赵阿姨告诉我说,站在如此辽阔的旷野,看到仙鹤振翅高飞,心也变得开阔了不少。而观鹤这项活动也因为游人的喜爱声名远播,每年的游客近三十万人,扎龙自然保护区也能因此获得每年近600万元的收益。

  主持人:几年前我也到那里看过丹顶鹤放飞,虽然冻的是透心凉,但是这个雪地观鹤确实是非常的壮观,我们知道湿地素有"地球之肾"的美誉,但是近年来一些地方过度开发、过度利用,许多湿地都面临着萎缩和干枯的困境,扎龙湿地作为全球16个湿地保护成功范例之一,都采取了哪些保护性措施?又是如何平衡开发性旅游与湿地保护之间的关系的?

  记者:没错,其实扎龙自然保护区也曾同样面临湿地萎缩和干枯的危险,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缺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02年黑龙江省政府决定实施人工补水,引嫩江水进入扎龙湿地,首开了我们国家生态补水的先河,几年来累计补水15亿立方米,成功的解决了这一燃眉之急。另外,为了保护湿地腹地自然环境的纯净度,湿地河心区13个自然屯的5400多名居民也即将搬迁,彻底解决了人鸟争食、争地的矛盾,让环境回归自然。再一个,还将通过工人丹顶鹤的野化散养,最终达到增加野生丹顶鹤的数量的目的。

  那么说到开发与保护,原本是一对矛盾体,但扎龙自然保护区的王文锋局长告诉我,他们利用开辟周边,保护腹地的办法将两者加以平衡,也就是说通过对湿地周边良好的自然环境加以开发利用,一方面满足大家享受自然之美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用赚取的资金为湿地腹地建设做支撑,真正做到了开发与保护的协调统一。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