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锡文: 中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 国际合作是双赢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2日11:16  国际在线 微博

  国际在线消息:国务院新闻办于2012年2月2日举行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请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介绍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记者:

  关于中国粮食的安全问题,中国现在玉米和大豆的进口都有所上升,我想问一下这样的国际合作在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工作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比如说我们看到近年来一些中国的农产品公司加大了在国外项目的力度,比如在阿根廷、俄罗斯、菲律宾,这样的趋势今年是否会继续?

  陈锡文:

  从总量来看,中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5亿7千多万吨的粮食在全球粮食总产量中大概占到22%,而去年中国的总人口在全球总人口中大概占19%。

  实际上我们利用玉米转化的农产品和农业加工制成品的出口量比进口的玉米数量要多。大豆的进口这些年来确实有比较大的增长,前年中国大豆进口是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达到了5480万吨。去年略有下降,是5260万吨左右。

  大豆的进口应该说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一个成功范例。由于气候、技术、品种和运输等方面的原因,近期中国的大豆生产的比较效益比一些主要产国要低。中国的大豆单产水平还比较低,农民种它经济上感觉并不划算,所以适当地增加大豆的进口,把过去种大豆的一部分土地替代出来,生产其他高产、高价值的农产品,对当前中国农村农业的发展是有利的。这种国际合作,是双赢的。

  至于中国的一些企业开始走出去,在国外租地或者买地生产农产品,这个情况只是中国农业走出去的多种方式中的一种。比如说还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

  世界上的几大粮油公司,通常所说的ABCD,他们自己种的地并不多,但是买卖粮食数量非常大。我们还可以到一些粮油的出口国家去设立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厂,帮助当地扩大就业,也把一部分企业的利润和税收留在当地。还可以采取技术和经济的援助措施,帮助他们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供优良农产品品种,发展比较适用的先进技术,帮助当地来增加粮食和油料的生产。

  其实促进现在农业生产不太发达的地区增加粮食、油料的生产,并不一定要运回中国,中国也用不了这么多。我们坚信一条,只要有粮食增产潜力的地方能把这些潜力发挥出来,全球的粮油供给能增加,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支持。所以我想农产品的贸易也好、农业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也好,一定要争取双赢和多赢的格局。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