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边防编外炊事员“炊妈”的爱兵情结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2日13:32  中国新闻网 微博

  

边防编外炊事员“炊妈”的爱兵情结

正在忙着洗菜为边防官兵准备饭菜的“炊妈” 马建华 摄

边防编外炊事员“炊妈”的爱兵情结

红河边防支队春节给“炊妈”带去欣慰的问候 马建华 摄

  中新网昆明2月2日电(李云霞 马建华)有这么位老妈妈,她有自己的家庭,却每天为另一个“家庭”准备一日三餐;她有自己的子女,却天天关心着一群“兵儿子”的冷暖;没高额工资待遇,她却23年如一日,尽心尽责的工作在云南红河州偏远边防派出所的“三尺灶台”。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如母亲照顾自己子女一样,照顾一代又一代边防官兵的饮食起居。官兵们都称呼她---“炊妈”。

  说起“炊妈”的故事,红河边防支队绿春边防大队官兵都能头头是道的说出一大堆。

  “炊妈”,一个普通的称呼,饱含一代代边防军人对她的尊敬和感激。“炊妈”名叫李合努,一平凡的边疆农村妇女,是武警红河州边防支队骑马坝边防派出所聘炊事员。她看起来很精神,略黑的脸上总挂着可亲的笑容,当问道她做“炊妈”多少年时,她脸上少女般的羞涩显得美丽可爱,“23年了,呵呵”。23年,这可是从小姑娘到老婆婆的时间段。“我小孙子都四岁了,呵呵”她那憨憨的笑声让所有在场的官兵感动。

  据介绍,23年前,骑马坝边防派出所条件极为艰苦,不通车、不通电、缺医少药、很少吃到新鲜蔬菜。因警力少,工作任务重,官兵常吃冷饭冷菜,急需聘请炊事员为官兵做饭,但因条件艰苦,待遇微薄,迟迟未有人报名。那时的“炊妈”还是个年轻姑娘,听到此消息,她主动找到派出所领导,说:“不管你们给我什么样的待遇,我都接受。”于是“炊妈”被留了下来,成了骑马坝边防派出所的“编外炊事员”。无论酷暑严寒、过年过节,炊妈都起早摸黑为官兵们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二十三个春秋里,派出所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而“炊妈”依然守着自己的“岗位”,为官兵做饭,热饭。

  换洗的衣服要马上洗,不然会被炊妈“收刮”走。晾干的衣服别担心忘了收,它会整齐地叠放在床头;不用担心休假回来时被子会发霉,当你归来时阳光已融入了洁白的棉絮……“炊妈”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官兵的衣食冷暖,就像自己的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自己的儿女,让派出所官兵在远离父母的他乡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

  2007年2月,“炊妈”的丈夫不幸得了场大病,她的儿女要照顾自己家庭和工作,没时间照顾生病父亲,要求“炊妈”回家照顾丈夫,“炊妈”却不愿离开,家庭关系因此紧张了起来。据悉,“炊妈”的丈夫、儿女都有份不错的工作,家庭经济也算殷实,亲朋好友都很不理解,纷纷劝说“炊妈”,有的甚至说她“生在福中不知福”。为了不影响“炊妈”的家庭生活,派出所主动辞掉了“炊妈”。没有“炊妈”的半年时间,因觉得辛苦,派出所炊事员4次换人,最后还出现“高薪”请不到人的情况。”炊妈”知道情况后,要求继续回派出所做饭。

  当问道“炊妈” 为什么拿一个不起眼的“编外炊事员”当自己一辈子的事业 时,“炊妈”回答:“我在派出所做了23年的饭,和那些远道而来的小伙子相处了这么多年,看着他们背井离乡为我们的安定生活不辞辛劳地奔走,看着他们从一个个毛头小伙子变得成熟,我感到很欣慰,觉得应该替他们的父母照顾好他们。我已经把这些小伙子当成了我的儿子,舍不得他们……”

  23年的坚持,23年的事业,因为割舍不下这份没血缘的亲情。23年来,她从一小姑娘到老妈妈,走出了一条特殊拥军路,将自己的一腔热枕默默献给戍边卫国的边防卫士。23年来共有300多名边防官兵亲切的叫她“炊妈”。

  2012年1月22日是中国通传统的除夕夜,“炊妈”仍一如既往地在“三尺灶台”下厨为全所官兵做年夜饭。在中越边境一线的边防“炊妈”,为边防官兵做饭23年,服务23年,谱写了一曲警民鱼水情的动人乐章。(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