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春见闻:中华绝技沙埕铁枝迎春接福庆元宵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2日19:59  中国新闻网 微博

  

  中新社宁德2月2日电 题:“中华绝技”沙埕铁枝迎春接福庆元宵

  作者 李松 许方针

  高达八米的铁架装在机动车上,表演者分4层或坐或站,在机动车的推动下表演惊险动作……近日来,在福建省福鼎市沙埕镇水生村,当地民众正在排练的被誉为“中华绝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沙埕铁枝”,精彩绝伦,令人叫绝。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一个前后摇摆的机动车的推动下,坐在8米高、最顶端的“玉皇大帝”借势向远离6米的“金童”(坐在铁枝低座)传接“宝物”,如同杂技技巧中的凌空倒挂;车辆时而直线行进,时而回旋前行,8米高的铁枝上小演员如同“飘起来的景色”,既活灵活现又惊险绝伦。精彩的表演引来在场观众的一阵喝彩。

  “这是在排练铁枝节目《祥龙献瑞》,”铁枝技艺传承人刘端富告诉记者,沙埕铁枝俗称“杠”、“阁”,是沙埕渔家元宵节传统民俗活动之一。早期是竹、木质结构,用人抬扛,为单层2至3米高,叫平阁。随后发展成用钢管或铁条焊接成像树丫那样的枝状,并进行艺术性加工和装饰,使之固定在车辕上能够搬行的一种民间表演艺术。为多层的7至8米高,层与层之间称为过枝,简称“枝”。

  据沙埕刘氏家谱记载,相传清乾隆年间,刘氏祖先从泉州永春迁居沙关(今沙埕),他们遵从祖先的习俗,于每年的正月十三至十五,举行“搬铁枝”“迎妈祖娘”等传统民俗活动;民众穿村过户,走街串巷,通过铁枝表演,迎春接福,祈保风调雨顺、四季平安、年年有余。

  经过50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沙埕铁枝”吸收了民间文艺、传统戏剧、舞蹈等艺术门类的精华,具有强烈的闽东渔村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成为闽东地区颇有影响的民间节俗活动之一。2008年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民俗展演活动的主题是“盛世龙腾闹元宵、万众一心跨发展”。记者从活动筹备组了解到,此次为期三天(农历元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的元宵节民俗表演和踩街分别由祥龙迎春、铁枝庆春、歌舞颂春、金狮舞春和花灯祈春等300多名群众组成的表演方阵,参加展演的节目已经编排完毕,目前正进行合成彩排。

  “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我们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只要加紧排练几天就可以表演了。”刘端富说。(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