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寂寞的总指挥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3日01:34  京华时报 微博

  

寂寞的总指挥

▲四块屏幕、一台数字智能操作台、两个对讲机、一杯清茶,是老邢所有的“办公用品”。▲一辆和谐号列车驶入潍坊火车站。

寂寞的总指挥

  ☆家乡地点:山东省潍坊市

  不能开口的采访一个人的除夕夜电气化改造“减负”

  107岁的胶济铁路,是纵贯整个山东的运输大动脉。潍坊火车站则是这条线路上最大的中间站,也是我踏上故乡土地的车站。多少年来,我对它的印象始终伴随着腾跳入耳的乡音和纵横交织的轨道,今年春节,我走近了车站里一个平凡无奇却非常重要的岗位——车站值班员,无数列车和旅客每一次安全的抵达和出发,都由一位车站值班员默默地进行着守护。

  正月初五,随着送年的爆竹声,春运返乡客流又高涨起来。早上7点30分,在潍坊站一站台西侧的信号楼内,车站值班员邢雨斌换好工作服,准备开始接下来12个小时的工作。

  春运的幕后英雄

  走上信号楼二楼,打开一扇大铁门,一间陈设简单的办公室出现在眼前,这里就是车站的信息中心,用站里人自己的话说,是整个车站的中枢神经,也是邢雨斌工作的地方。车站上的人们都管他叫“老邢”,36岁的老邢其实并不老,却已在这个岗位上干了12个年头,是位经验丰富的老人了。

  办公室内最抢眼的物件,就数桌上四台巨大的LED显示屏。屏幕上,20多条线路的运行情况尽收眼底,纵横交错,不同列车的停靠位置被标注上了五颜六色的记号,红红绿绿,煞是好看。

  四块屏幕、一台数字智能操作台、两个对讲机、一杯清茶,还有一条抬头就能望见的“在岗一分钟,安全60秒”的标语,是老邢工作的全部伙伴。在这里,他通过监测屏,把每一趟列车调度命令信号传达给司机和运转车长,以使经停潍坊站的60多对客运列车顺利完成停靠、出发、减速、临时停车,甚至辨别方向、变更到发线路等动作,保证一列列火车井然有序地运行。这是车站值班员日常最主要的工作内容,站里的人们都说,与身为服务窗口的客运值班员们相比,这个岗位是隐藏在大幕后面的无名英雄,知道他们的旅客并不多,但是全站的安全运行、旅客的生命安危,却紧紧系在他们的身上。

  按照规定,车站值班员的岗位并不是谁都能胜任的,对他们的筛选非常严格。首先,必须都是3年以上的调车员出身,而且还要有5年以上的铁路工作经验,才能考取助理值班员,当了5年以上的助理值班员,才有资格考取值班员。此外,对于他们的个人素质,也有着很高的要求,他们必须经验丰富、熟悉设备、具备很强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协调能力、更要有大局意识。

  不能开口的采访

  看到我走进办公室,老邢抬眼示意,却并未开口。按照先前的约定,在信息中心内的“采访”,我只能看,不能说,一开口,就可能打搅到他的工作。“我们工作的时候必须时刻保持注意力的集中,紧紧盯住机器屏幕。因为每天十几万人的客流,稍微有一点不谨慎,这后果肯定不堪设想啊。”约定采访时,他有点不好意思,却又十分坚定地解释。

  “请注意,邻站发车。”“G231潍坊客场3道停车。”

  进入上午,进出站的客车越来越多。老邢的双眼紧盯着面前的屏幕,通过网络平台,不断接收并发送信号。他双手同时操纵着4台电脑,并实时通过智能操作台与即将进站和出站的所有列车运转车长进行通话。一个个信号从他手中传输出去,接发列车、调车、调度命令的传输和接送,同时对站内施工改造进行监控。

  耳朵也上阵。这边刚刚放下电话,那边的对讲机又响了起来。嘴巴更是不得清闲,对着麦克风不断通报车道状况,仿佛广播站的主持人,水杯就在手边,却没时间喝一口。

  匆匆4个小时过去,已经有15列客运列车通过,此时与下趟列车的进站时间有了一次最大的间隔空隙——10分钟。眼看到了午饭时间,食堂为老邢送来一碗面条,他像是得了赦令一般,边吃边打开了话匣子。

  “以前有人说过,像我们这个岗位,连续12个小时的工作中,没有一分钟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因为人命关天。我觉得这个说法对。尤其是春运的时候,加开临客,平常50多组的列车增加到60多组,连上厕所都要尽量避免,所以我不到话说不出来的时候,尽量不喝水。”

  老邢一边说,一边往嘴里扒拉面条。还剩小半碗时,有车进来了。他赶紧扔下筷子,一手去接电话,一手去拿鼠标。“一顿饭拆成十几回吃,正常的。”

  直到下午6时,老邢才完成一天的工作。在他回家的路上,我们边走边聊。

  一个人的除夕夜

  老邢说,在信息中心,像他这样的车站值班员共有4人,每人值班12小时,实行轮岗制。以他为例,昨天7时30分上岗,直到晚上6时才可以去休息。次日晚上6时又要上岗,直到第三天的7时30分才能下班。对他们来讲不存在假期这一概念,工作日和周末也混在一起,连今天是星期几也要回想半天。就连请假,也是非常困难,除了生老病死,没有任何人会请假。在老邢12年的工作时间里,就从未请过一次假。所以,如果在合家团圆的新年恰好轮到值班,那也注定这一年的除夕,将由他一人孤独地度过。

  12年中,老邢仅有3年是在家中度过除夕,别人看春晚的时候,他只能守着四台大屏幕观看线路图。食堂的年夜饺子,吃得比家里的年夜饺子都多。他说,听着外面的漫天爆竹声,一年中只有这个时候,他会感到格外的寂寞。

  “怎么能没有埋怨啊,孩子长这么大,根本不记得跟他爸爸一起过春节是什么感觉。但是也没办法。”老邢的妻子小崔说。今年,也是他们婚后第12年,小崔第9次自己带着儿子,气鼓鼓地在娘家度过了除夕夜。

  铁路扳道工出身的老丈人却十分体谅女婿,提前备下年夜饺子,托人送了过去。“如果以后再碰上春节值班,就按这个法子办。既不耽误工作,也能吃上家里的饺子。”老邢回忆起那天,脸上漾开了温馨的笑容。“再累,有人能理解就是好事。”

  电气化改造“减负”

  虽说现在一天12个小时的紧盯仍然十分辛苦,但是在老邢看来,这已经比他当年刚刚接手这个岗位时好了太多。

  “2000年刚工作的时候,客运列车主要还是内燃机车和蒸汽机车。我们这个岗位的工作也要由3个人来完成。一个值班员加上2个信号员。面对着一个有半间屋子那么大的铁箱子,上面布满了各种按钮和线路图,叫‘继电器连锁控制台’,如果有要发出信号就得由信号员手工操作,再通知运转车长。又慢又费人力。”

  2003年,胶济铁路开始进行电气化改造工程,并于2005年6月全面竣工。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时,开行了时速200公里的动车组列车。“对旅客来说是时速提高了,时间节省了。对我们这些铁路技术人员来说也有很大的好处,就是设备升级了,变得更快也更容易操作,虽然12个小时的上班时间没变,但比起以前12个小时里面干的活,现在可是轻松多了。”

  “但是,我觉得吧,不管技术怎么变,最能保证安全的,还得是人脑子里那根弦。”像是在提醒自己,老邢眯起眼睛,凝视着蜿蜒伸向远方的铁轨,轻轻点了点头。

  文/图 本报记者 聂宽冕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