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加快科技创新 保障农产品供给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3日02:57  北京日报

  

加快科技创新保障农产品供给
加快科技创新保障农产品供给
加快科技创新保障农产品供给
加快科技创新保障农产品供给
加快科技创新保障农产品供给
加快科技创新保障农产品供给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解读了1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相关精神。这份文件也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第9个以农业农村工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是强化农产品供给的根本保障。

  专家解读,我国将从六个方面加强“三农”工作,包括: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土地权益]

  推进三项工作缓解农村土地纠纷

  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对于稳定农村的土地政策和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提出了三件大事,将为缓解农村土地纠纷和矛盾起到重要作用。

  在回答媒体关于如何解决农民土地纠纷问题时,陈锡文表示,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方方面面都需要使用土地,所以确实有些矛盾。在土地问题上,中央政府非常重视保持原有法律政策的稳定以及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第一件事是由国土资源部牵头,完成农村土地所有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第二件事是由农业部牵头,开始农村土地承包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第三件事是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来研究,提出对土地管理法中涉及到征收农民土地条款的修改。”陈锡文说,“这三项工作的推进都会为缓解农村土地各种各样的纠纷和矛盾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土地经营]

  扩大土地经营规模要依法自愿有偿

  陈锡文说,农业规模一定是一种适度的规模,土地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大一定要建立在农民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不能强制推进。

  陈锡文表示,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户均经营规模应当逐步扩大。在扩大农地经营规模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机械的耕作规模、服务规模可以是非常大的。在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稳定的基础上,如何发展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技术的社会化服务水平,是中国农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同时,要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陈锡文说,中国各地的地区差别非常大,不同地区农业经营规模差异也很大,总体来说,中国的农业规模一定是一种适度的规模,这个适度就是人地之间的比例关系动态适应。

  [进城回乡]

  青年农民回乡创业要给予相应支持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城镇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农村,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唐仁健表示,城镇化率达到了51.27%,是中国社会重大的历史性转折,对“三农”工作具有极其丰富的政策含义。重点应该解决“谁来种地”、农民怎么进城、乡村如何治理三个大的问题。

  “这几年随着农民外出打工的数量逐步增加,现在大数是2亿5千多万,1亿5千万是跨地区的。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农村确实有‘三留守’的问题。”唐仁健说,今后应该有三个方面的主要措施来加以解决:

  一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培育和创新农业的经营主体。近几年的进展非常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已经超过50多万家,同时,要加快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二是要培育职业农民、专业农民,让新一代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在农村或者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经营。“今年的一号文件中特别讲到了这一点,今后青年农民回乡创业,包括搞家庭农场,在财税、信贷政策上都要给予相应的支持,这也是WTO‘绿箱政策’中很重要的一条。”唐仁健说。

  三是要加强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发育专业的、综合的,合作性的、公司性的,政府的、民间的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关于今后农民如何进城的问题,总的来讲,要让农民进城以后能够真正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唐仁健说,“农民进城会涉及原有财产和权益保护问题,比如原来的承包地、宅基地在集体有的分配权、林地等等,要保护他们原有作为集体组织成员相应的权利,让他们带着财产进城。”

  [粮食安全]

  继续保持适量的粮食进口和出口

  陈锡文表示,中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农产品贸易和农业国际间的技术交流,要争取双赢和多赢的格局,继续保持适量的粮食进口和出口。

  陈锡文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从总量来看,中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去年5亿7千万吨的粮食在全球粮食总产量中大概占到22%,而去年中国总人口在全球总人口中大概占19%。利用玉米转化的农产品和农业加工制成品的出口量比进口的玉米数量要多。大豆的进口这些年来确实有比较大的增长,前年中国大豆进口是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达到了5480万吨。去年略有下降,是5260万吨左右。

  有媒体问,去年中国玉米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何还有进口?陈锡文表示,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品种上需要有所调剂,二是区域之间的平衡。

  “比如说南方地区可能都从东北运玉米,未免比通过海运进口更上算。适量的进口玉米并不意味着国内市场上玉米供求有缺口,主要是有出有进,我们的一些玉米加工制成品,比如淀粉、酒精有相当数量的出口,消耗玉米的畜产品也有相当数量的出口,综合平衡下来,在玉米上我们还是出口大于进口。粮食的进出口政策没有重大的调整,还是本着调节余缺,调节品种,继续保持适量的进口和出口。”

  陈锡文认为,大豆的进口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一个成功范例。由于气候、技术、品种和运输等方面的原因,近期中国大豆生产的比较效益比一些主要产国要低。中国的大豆单产水平还比较低,适当增加大豆的进口,把过去种大豆的一部分土地替代出来,生产其他高产、高价值的农产品,对当前中国农村农业的发展是有利的。这种国际合作,是双赢的。

  新华社记者 董峻 于文静

  (据新华社北京2月2日电)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