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气节,还有一个词叫气节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3日03:29  华龙网-重庆晨报

  

  《忠诚与背叛》系列评论 文/老谭

  太熟悉了。《忠诚与背叛》重述的历史,那些彰显忠诚的英烈,那些堕入背叛的懦夫,那些用罪恶见证了忠诚与背叛的刽子手屠儿,以及他们相关的人事,我都熟悉了。我甚至感到,可写和该写的,时下的文本还没有写够。然而,一经进入阅读,我仍然是不忍释卷,并且掩卷以后仍然心潮难平。

  如此感动我的纪实作品并不经常出现。自有《在烈火中永生》以来,相关的纪实作品乃至文艺作品我大多接触过。但令我通读之后必欲深长思之的全部不及这一部。

  寻求所以然,无以离不开它的四样卓尔不群。一为采用的资料本原性强,丰赡度高,有一部分解密未久,相当新解。二为涵纳的人事包容度大,覆盖面广,个体突出与群体兼顾浑融若一,依稀具备史的品格。三为篇章结构上颇见匠心,所有五章各自成篇,彼此又被忠诚与背叛的主题指向所贯通。四为语言文字融入了文学精气,晓畅、劲健之外,还能感染人。仅凭这四样卓尔不群,《忠诚与背叛》就远逾于凡俗之作,值得为之倾心。

  可贵的不限于此,《忠诚与背叛》还提升到了人文精神探究层面。从“写在前头的话”开始,穿越主体五章而直至全书“尾声”,拷问与思辨都不绝如缕。为什么李青林、江竹筠、胡其芬、刘国鋕、陈然、王朴等红岩英烈能够那样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为什么刘国定、冉益智等身为党的高级干部,反而相继堕落为叛徒?两位作者殷切地期盼,人们读过这一本书后,能够“从中悟出一些基本的和深层的道理”,从而“归正和警示我们的行为”。这样一个写作目的,显然比“挖掘真实的红岩故事”本身更有人文价值。

  不过,也有一点遗憾,那就是他们在理想和信仰之外少用了一个词,那个词叫做“气节”。理想和信仰与气节有关联,却不能彼此代替。忠诚在节操层面上属于气节的一种表现,二者并不是等同关系,二者是部分形态与整体内核的关系。时下文本中,写到陈然几乎全引他的《论气节》一文,写到胡其芬、邓惠中等都用到了气节一词,即已显示出气节确与理想、信仰一起,从不同的精神层面铸就他们的忠诚。可惜未能一以贯之地注重气节,致令对若干忠诚以及一些背叛,还缺少了点人文渊源的合理阐释。

  事实上,红岩英烈重气节的,远不止上文提到的几位。甚而至于,涂孝文、蒲华辅等叛徒终至反悔,终至处死,亦要从气节才好说明原委。所以我还认为,重述红岩历史,气节一词不可或缺。移到现实与考验当中,同样如此。

  (本报略有删节)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