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赵渤年:绘制中药的“指纹图谱”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3日06:00  大众网-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陈巨慧 实习生 秦玉良

  “2011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高峰论坛”去年年底在广西南宁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就正在阻挠中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山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赵渤年研究员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中药的成分复杂,致使目前中药质量评价技术不完善,质量控制指标与药效的关联度较差,不能很好地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最关键问题之一。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病人按医生的药方去拿中药,可在这里拿的药跟在那里拿的药效果是不一样的;山东种的药材跟南方种的药材可能质量也不一样。到底哪个疗效好?应该如何判定药材质量的优劣呢?”赵渤年谈到,现行的中药标准基本上是测定中药里的一种或几种化学成分,达到标准就认为是合格的,可以流通和供临床使用,并且,测定的化学指标基本与药效不关联,这种质量控制技术显然是不完善的,因为,每一种中药都含有很多种化学成分,中药复方中的化学成分就更复杂,而中药的疗效正是多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建立一套简单、快速又符合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特点的质量评价系统,就成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赵渤年所承担的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课题便着力于建立这样一种全新的评价系统。他所带领的科研团队通过5年多的努力,已初步建立起了一套“中药谱—效相关质量评价新模式”,这一新的评价模式将中药材的化学成分与药效指标通过数学模型进行直接关联,形成完整的评价系统,并开发出计算机软件,从而实现了通过测定中药的“指纹图谱”来判定其药效的目的。这一科研成果已经获得2011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种全新的评价模式现在只是在部分中药上取得了突破,今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这一模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药材和中成药的评价系统,将实现对中药更加客观和完善的质量控制。比如检测黄芩的时候,就不再是简单地测试一个黄芩苷的含量就判断它是否合格,而要通过评价系统看其在抑菌、抗病毒、解热等相应的表达值方面能否达到指标,这样就能更好地保证市场上中药的安全、有效,让老百姓用上放心药。”赵渤年说。

  中成药因口感好、服用方便受到很多人的青睐,但也有人认为中成药的药效比不上中药汤剂。对此,赵渤年解释说,理论上,中成药是在方剂的基础上经提取中药材的有效物质加工制作而成的,效果应该比中药汤剂好。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不同厂家在原料来源、加工工艺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致使有些中成药并没有达到其应有的疗效。另外,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标准目前存在很多缺陷,这也给不法分子钻空子留下了可乘之机。依然以黄芩为例,对于某些有黄芩成分的中成药,往往要控制黄芩苷的含量,有些不法分子就直接购买黄芩苷的提取物加入,而不是加黄芩这一药材。然而,黄芩的药效是由多种化学成分综合发挥的,单纯加入黄芩苷根本无法保证其药效。而中药汤剂,只要抓的药材是正品,又按医嘱煎,就会提取足够的化学成分保证其疗效了。另外,中医药的精髓就在于辩证施治,汤剂是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开的处方,理论上比千篇一律的中成药更适合不同患者。

  赵渤年研究员从事中药学研究已20多年,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中药质量综合评价技术、创新药物研发等方面已形成系统的研究方向。近年来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5项,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发表论文20余篇。2009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中药现代化基地建设优秀科技工作者;201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山东省卫生科技教育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被推荐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