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破解用工荒,“薪”情“心”情都重要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3日06:00  大众网-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彭 辉

  本报通讯员 李忠蕾 张大伟

  春节过后,与众多沿海城市一样,威海又迎来一年一度的用工高峰期。每逢此时,总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有的企业不但老工人全部返厂,还带回来诸多同乡好友,而个别企业则由于返工率太低,有停工之虞。

  作为威海用工最为密集的高新区,每年企业用工数量近10万人。2月1日,记者来到这里,探访龙年新春的用工状况。

  传统用工区域“失守”

  “我区的用工紧张情况从2008年开始。在此之前,企业根本无需为用工发愁。”威海高新区社会保障处处长于海波说。

  据高新区社会保障处的调查分析,造成威海地区用工短缺的原因主要是两条:一是随着中西部地区开发力度加大,当地就业机会增多,更多人选择在“家门口”打工,不再出远门;二是沿海地区的薪酬标准不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河南富士康用工超过10万人,很多河南籍工人不断从沿海城市回流。从最低工资标准来看,虽然沿海地区每月比河南高300多元,但扣除物价、交通费用后,已没有太大吸引力。”于海波说。

  正因为上述原因,威海传统的用工区域鲁西北、河南、河北等地区正逐步遭到“蚕食”,企业招工的触角被迫越伸越远。“前几年,组织企业招工,去我省西部地区一趟基本就解决了,后来招不够就跑到河南、河北。去年,我们组织区内企业跑到山西、陕西等地招工,才满足了用工需求。”于海波说。

  一家电子公司“靠感情留人”

  正月初五,是新兴迪基塔尔电子有限公司工人返厂开工的日子。“全部1560名车间工人,初五当天只缺家远的20人。初六全部返厂,一个都不缺。”公司副总经理姜云海自豪地说。

  这家韩资公司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姜云海说,主要是“靠感情留人”。今年春节,公司为每位员工准备了一份近300元的新年礼物,又包了23辆大巴车将员工送回家,假期结束后又一一将员工接回厂中,支出近100万元。曾在部队担任多年政委的姜云海,很善于组织员工活动,调剂员工情绪。“企业年轻人多,长期在枯燥的生产线上工作,容易精神紧张,甚至产生不良情绪。我们每年都组织马拉松、篮球、拔河、跳绳、健步走等比赛活动以及近郊旅游、新年晚会等,让职工在精神愉悦的同时对企业产生归属感。”

  威海高新区引导企业建立薪酬正常增长机制,很多企业还为工人设立了工龄工资,干得越久,待遇越好。一些表现突出的普通一线工人,当上了班组长,薪酬大幅提升,让更多工人有了盼头。在威高集团,企业每年按不低10%的比例提高工人工资,并提供免费住宿、免费用餐。为解决外来已婚职工的居住问题,公司在骨科工业园建设职工住宅500套,在初村工业园建设职工住宅1000余套,分配给车间大学生和一线优秀工人。

  “工人流失最严重的是那些小型电子厂和服装厂,年年招人却留不住人。原因就在于工资水平偏低且没有增长,工人没盼头;文体活动少,人情淡漠,工人对企业没有认同感。这样的企业最容易出现用工荒。”于海波说。

  校企合作辟新径

  在新兴迪基塔尔电子有限公司,有近500人是“流动工人”,占工人总数的三分之一。“这‘流动工人’是来我们公司进行顶岗实习或假期实训的学生。有的经双向选择留下来,大部分实习结束离开,但马上有新的学生补充进来。”姜云海说。公司与省内外多家大中专院校、职业学校、技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生成为公司的一个重要的用工来源。

  威高集团现有员工1.2万人,需要大批医疗专业技术人才。他们与威海职业学院、山东食品药品学院等多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双方签订校企合作和用工协议,确定学校培养的人才数量、专业结构、生源,通过紧密型“订单培训”实现校企“零距离”合作办学,确保毕业生和企业的高配对率。他们还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签署校企联合办学意向,联合开设医疗器械和医学营销专业,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部分课程由企业派专家讲授,部分教学实习由企业承担,学生毕业后定向到企业工作,已累计为企业输送100多名药学、营销等专业的优秀毕业生。

  “搭建新的校企合作平台是目前缓解企业用工难题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已与省内外70多家学校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引进学员到区内重点企业实习,累计帮助企业解决用工2000多人次。”于海波说。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