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春见闻:广东兴宁扎花灯艺人的喜与忧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3日19:53  中国新闻网 微博

  

  中新社梅州2月3日电 题:广东兴宁扎花灯艺人的喜与忧

  作者 杨草原 唐林珍 刘映新

  赏灯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承袭数百年的习俗。在粤东客家地区兴宁,元宵节赏灯并不仅仅是“观赏”花灯,更是家族庆祝“添丁”的重要宗族仪式,称为“上灯”。元宵前夕,记者在兴宁走访发现,花灯俏销,做花灯的民间艺人却喜忧参半。

  3日上午,在罗浮镇圩镇一间老字号店铺,70岁扎花灯手工艺人袁伟祥低头忙碌着,身边摆满了已经做好的各种款式花灯,老人的儿子、儿媳妇则忙前忙后招呼前来挑选花灯的顾客。“在我们兴宁,凡是家中添了男丁的人家元宵节期间就要在祖屋或祠堂挂上花灯,向祖先禀报家族中又增添了新成员,同时祈求祖先庇佑他健康成长。”袁伟祥的儿子说。

  袁伟祥是罗浮镇最有名的扎花灯手工艺人,20多岁就开始学做花灯,他先后跟随了好几位师傅学习,取长补短,日积月累,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每年元宵节前,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涌过来选购他做的花灯,“我父亲一年到头都没有停过做花灯,这几天更是忙得连饭都没时间吃。”老人的儿子说,由于父亲的手艺越来越受欢迎,加上近几年镇上一些手工艺人因“做手工太辛苦”而退出了这个行业,父亲每年做的花灯供不应求。

  据了解,袁伟祥每年做花灯收入好几万元人民币,这几年生意越来越好,可他心中始终高兴不起来,“我担心有一天这手工艺会失传”,老人说,十多年前,罗浮镇上很多人做花灯,但这几年,不少艺人都纷纷另择其他行业,“目前,我们镇上做花灯的人没几个了。”前几年老人尝试招收徒弟,但没人感兴趣,这让他感到很失望。目前,他的手艺只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妇。

  “做花灯是一件费时费神的事,” 袁伟祥说,做花灯首先要画彩花,然后做骨架,再裱彩纸。花灯的骨架一般为竹篾条,彩纸为印有吉祥图案或传统花纹纸,上下边上裱着手工剪出来的金花纸,花灯的上部有5条灯带,寓意“五子登科”。此外,花灯一般是12面棱柱体,其中6个扇面为大面,挂着绘有“状元及第”、“状元骑白马”、“全家禄满朝贵”、“百岁老人抱子孙”,以及莲花、喜鹊等人物花鸟祈福图案彩花。“画彩花最考验做花灯的水平,若要把人物花鸟画得栩栩如生,那得需要一定功底。”袁伟祥说。

  “咚咚锵”,正当袁伟祥介绍花灯的做法时,一个舞狮队来到了店铺门口,“有人来请灯了”,老人说,兴宁人对花灯充满虔诚,给予它很高的礼遇。“兴宁人称买花灯为‘请灯’,一般会有一个隆重的仪式,一路敲锣打鼓、鸣放鞭炮,或舞动醒狮前来迎请花灯。”

  据了解,兴宁地区元宵节上灯习俗起源于清乾隆年间。年复一年,这一习俗并不因时代的发展而遗落在历史的尘土中,兴宁元宵节上灯一年比一年热闹,花灯也是越来越好卖。“真希望我们扎花灯的手艺也能一代一代更好地传承下去。”袁伟祥说。(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