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向世界展示一个充分国际化、现代化的开放成都

  今年春节,由市外办牵头组织的“悉尼中国农历新年庆典”活动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市举行,通过成都—悉尼商务论坛、“精彩成都·欢乐之夜”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成都与澳大利亚的相互认知,促进文化、经贸、金融、旅游等各领域交流合作。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有“中欧相遇”等系列活动,成都将与德国、斯洛文尼亚等国密切交流,积极促成经贸、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成都的国际知名度将得到大幅提升。

  为了吸引更多的国际项目落户,让世界看到一个充分国际化、现代化的开放成都,成都今年还将举办更多的、重大的国内国际性会展、会议和活动,大力提升成都的国际影响力。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盟(UCLG)亚太区执行局工作会议、首届成都(杨通六)国际小提琴邀请赛、2012中国国际友城大会、中国——瑞典农村发展研讨会、首届友城旅游联盟大会等双边或多边国际性会议和重大活动今年会陆续在成都举行。

  我市将通过争取国际机构入驻、加强与国外友好城市交流合作、打造高品位国际化生活环境等手段,形成“国际机构聚集、国际活动频繁、国际交往设施先进、城市美誉度彰显”的格局,大力提升成都国际化产业支撑和国际影响力,加快推进城市充分国际化进程和开放型区域中心建设。昨日,市外办主任邱海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2012年,市外办将紧紧围绕成都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按照“全域开放”兴市战略的要求,以推进充分国际化为主导,以天府新区为重要载体,以“领事拓展年”作为全年工作的抓手,统筹外事工作上新台阶、见新成效、有新突破,为把我市建设成为开放型的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作出新贡献。

  筑巢引凤

  以良好的软硬件吸引国际机构入驻

  成都日报:作为典型的内陆城市,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是成都新一轮发展的紧迫任务。我们知道,市外办去年以“国际友城年”为主题,不仅与全国友协签订了共建西部内陆开放高地战略合作协议,而且使成都与可吸引投资的经济技术发达城市、互补性强城市及我市产业转移对象城市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可谓实现了“十二五”期间我市对外交流的“开门红”吧?

  邱海明:我们相信,只要努力,一定能有收获的。我们成功举办的“2011成都国际友城周”吸引了全球18个国家25个友城31位友城市长(议员)在内的180余名嘉宾来蓉参会,促成了我市与各友城在经贸、文化、教育、物流、科研等9个领域达成48项合作意向,开创了我市友城交流的新局面。今年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对外交流水平。争取2012年新建国际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关系城市2对城市以上,全年完成与有关国家在经贸、金融、文化、科教、旅游、环保、农业等领域的交流合作项目40项。

  成都日报:去年良好的开局为成都深度进行国际交流合作增强了信心。今年在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方面,市外办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有哪些具体谋划呢?

  邱海明:今年市外办将通过争取国际机构入驻、加强与国外友好城市交流合作、打造高品位国际化生活环境等手段,形成“国际机构聚集、国际活动频繁、国际交往设施先进、城市美誉度彰显”的格局,大力提升成都国际化产业支撑和国际影响力,加快推进城市充分国际化进程和开放型区域中心建设。

  简单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筑巢引凤”。我们将2012年定为“领事拓展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强化“筑巢引凤”意识,通过加强与国际组织的联系,建立健全交流合作机制,协同抓好天府新区新领馆区及配套工程建设,提升天府新区国际化水平,以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吸引外国领馆或办事处等国际机构入驻落户成都。

  助推成都产业、企业“走出去”

  内引外联

  成都日报:我了解到,成都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非常重视产业的国际化与现代化,在帮助成都的产业、企业“走出去”方面,市外办是否会采取一些有效措施?

  邱海明:说到助推成都产业、企业“走出去”,市外办贯彻落实成都“产业倍增”兴市战略,今年将推进一批国际交流合作项目,通过“内引外联”来促进相关产业、企业的发展。

  比如,旅游业方面,将举办助推旅游业发展的主题活动,办好首届友城旅游联盟大会,制定联盟运行机制,推进成都与各友城开展多边、长效、务实的旅游合作。为助推商贸业发展的交流合作,将举办“谢菲尔德周”活动,组织商务论坛、投资推介会等活动,推进两市经贸、体育及相关领域的合作。同时还将举办助推金融发展主题活动,与金融业发达的国际友城签署金融合作协议,推动我市金融业的发展等。

  今年还有一项更有效的举措是,由市外办牵头,与市经信委、市投促委、市商务局共同建立“走出去”企业数据库,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有效的咨询意见和推进措施;同时,还将建立国际友城(含友好合作关系城市)产业数据库,搭建成都产业与友城产业之间的结合点。通过“内引外联”建立起产业和企业数据库,助推成都产业、企业国际化、现代化发展。

  打造体现国际优势的生产生活服务环境

  多语标识

  成都日报:通常我们所了解到的一些国际化、现代化城市,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语言环境、标识方面的国际化,在优化国际化服务环境方面,你有什么考虑呢?

  邱海明:一座城市迈向国际化、现代化的进程,要在很多方面做出努力,比如,强化各行各业的外语学习,规划城市多种语言的标识标牌,强化宾馆、出租车等窗口行业的涉外培训都是需要的。

  加快开放高地建设,优化城市国际环境对成都推进国际化、现代化进程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尽快做的事情是,着力打造体现国际优势的生产生活服务环境,规范城市多语标识标牌。在我市主要公共场所、交通枢纽、道路、景区和使领馆等所在的街区等地的指示设施进行图标、多语种标识和说明。由市外办牵头,市法制办、市翻译协会等部门配合制定的“成都多语种标识规范”办法也将在今年发布,建立起成都市多语种标识审核制度。

  其实,很多国际化城市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通过筹办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赛事、会展和活动,借机向世界展示自己,大幅度提升城市影响力。成都实施“全域开放”兴市战略正是迈向国际化、现代化进程中关键的一步,通过“全域开放”,一个充分国际化、现代化的开放成都即将展示在世界面前。

  本报记者 郑莹莹 摄影 张全能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