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日本缘何频搞历史问题“小动作”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4日04:45  大众网-大众日报

  23日,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再度表示,不会撤回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此前,河村隆之在会见中国南京市访日代表团时妄称南京大屠杀的事实不存在。其后,河村还在22日的记者会上称南京大屠杀时“没有目击者”,自己不准备更改看法,并称希望与中方就此展开讨论。

  河村此番言论已超出了一个理性的人所能理解的范围,与其展开讨论无异于拉低我们的智商水准。尽管日本政府开始为河村的言论展开“消毒”作业,但该事件进一步凸显了历史问题的特殊重要性,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也促使我们思索今后两国关系的发展道路。

  河村的言论让中国人民感到愤怒,但客观地讲,这并非日本社会的主流意识。尽管日本政府常在历史问题上搞些小动作,但在是否存在南京大屠杀这样明显的事实问题上,尚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加以否认。22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藤村修在记者会上称,旧日本军在南京“对非战斗人员的杀害、掠夺等行为是不能否定的”,并表示日本政府将在历史问题上坚持“村山谈话”的精神。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日方负责人、东京大学教授北冈伸一曾表示,“实际上,日本历史学者中几乎没有说南京大屠杀不存在的人”。中日共同历史研究的日方文本中也“羞羞答答”地指出,“日军还是对……部分市民进行了集体的或个别的屠杀”。

  河村并非首次发表此种荒诞的言论,2006年在其任众议员时,他就曾要求政府提供南京大屠杀存在的证据。但此次河村不顾外交常识和礼仪,当着中国代表团的面发表此种谬论,这在近年的中日交流中是少有的。这既有一定的偶然性,也有必然性。说其是偶然的,是指河村此次发言可能并非经过精心策划,说其是必然的,是指近年来日本国内政治保守化倾向严重,右翼势力日益活跃,迟早要在历史问题上挑战国际社会的常识。实际上,正如2010年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遭日本海上保安厅非法查扣的事件所展示的,日本国内有股势力一直在试图试探并突破中国对日外交的底线,历史问题只不过是其选择的又一突破口。

  近年来,日本国内社会空气沉闷,用日语讲,就是有很强的“闭塞感”。政治上,2009年新上台的民主党政权并未能引导日本打开局面,反倒是首相频繁更替,选举承诺得不到落实,回到了自民党的老路。经济上,2008年底美国发生债务危机,也即所谓的“雷曼冲击”。受欧美市场萎缩影响,日本经济陷入停滞,好容易2011年初有些起色,将要踏上复苏的轨道,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大震灾”又打断了这一进程。在震灾、核泄漏、日元升值等多重打击下,短期内日本经济很难恢复元气。而“屋漏偏逢连夜雨”,下半年发生的泰国洪水进一步打击了日本在东南亚的产业链,据日本媒体评估,其影响甚至超过了震灾。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中国也早已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在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渐拉大,日本经济越来越难以离开中国的情况下,部分日本人的心态开始失衡,一是不甘心失去对中国曾经的优势地位,二是担心中国会以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在双边及国际问题解决中寻求有利于中国的方案。这样日本在对华外交中显得有些偏执,焦躁。2010年,日本突破中日过去的默契,试图用国内法管辖在钓鱼岛海域活动的中国渔船,以求突出日本的主权主张,正是这种情绪的体现。

  历史问题也是如此。长期以来,日本国内主流宣传仅止于“战争带来伤亡,是不好的”如此这般无关痛痒的逻辑。日本右翼不愿意也没有勇气承认日本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但不可否认,即使对右翼而言,日军在二战中的暴行也是有违人类文明规则的,甚至是超出正常人类想象的,是日本国家形象的“负资产”。因此部分右翼选择不承认事实,用弱肉强食的逻辑,将责任推给了当时的国际制度,并且在细节问题上胡搅蛮缠,企图用部分事实的争议来抹杀整个事实的存在。

  对于日本对待历史问题的方式,中国政府从中日关系发展大局出发,对日本政府承认侵略事实的表态给予积极评价,但决不意味着中日两国就可翻过历史这一页。近来日本频繁突破国内对发展军事力量的限制,如武器出口三原则、宇宙和平利用等,并着力加强日美同盟,大大背离了日本“和平国家”的形象。日本在历史问题上采取什么行动,能否落实自己的承诺,应该成为未来中日讨论的话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