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家埠:民俗品牌变“金”牌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4日04:45  大众网-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金满

  本报通讯员 杜在健

  600余年来,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木版年画和风筝,因为民间艺人的坚守而生生不息。流传至今,愈积弥厚的民俗,正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民俗文化和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变成“金”牌,软实力变成硬实力,成为寒亭一个响当当的经济增长极。

  创新经营组织形式,做活市场

  2月10日,在杨家埠天成风筝厂的车间里,艺人们正在赶制美国的风筝订单。“订单都是龙形风筝,都打上‘中国龙’字样。今年那里需求大大高于往年。”艺人兼老板王永训说,问到怎么得到这么多订单时,“都是协会帮忙。”如今他的生意,协会成为经营的关键环节。

  杨家埠民俗,因为其特有的传承方式,决定艺人兼老板的经营模式。而为适应市场变化,区里重点培育民俗产品的多种经营组织形式,他们将年画风筝协会、职业技校、年画风筝研究所、文化创意企业、产品经销商引入民俗文化产业的研发、生产、销售、推广链条,提高艺人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改变民间艺人在大市场单打独斗的弱势地位。据了解,在创新经营组织形式下,从事年画、风筝制作销售的业户达到240余家,从业人数超过3000人,年直销年画2600余万张、风筝1000多万只,仅此两项特色文化产品销售收入3.2亿元、利税7700多万元。

  借助创意,提高文化生产力

  去年3月3日开始,投资3000万元、历经数月打造的国内首部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年画为题材的32集大型电视连续剧——《年画》,被中央电视台列为跟踪剧目。之后,寒亭区与中动传媒联合,借助年画表现艺术,开发了《风筝王》和《精灵萝卜娃》两部动漫创意作品,其中《精灵萝卜娃》已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

  “文化创意大剧”,都是以杨家埠民俗文化为基础,挖掘年画和风筝民俗元素,借助创意手法,运用科技手段打造的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军产品,是寒亭区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创造力的积极探索。

  在提高文化生产力中,该区把“文化创意”作为促进民俗文化转化的重要途径。他们综合分析资源特征和市场需求,将丰富的民俗与生产生活消费项目结合起来,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文化高端转化。据介绍,目前,该区已规划建设了总投资18.1亿元的5个文化产业项目,其中风筝年画文化创意产业园成为民俗文化转化生产力的“孵化器”。

  文化扩张,铸造金字招牌

  在杨家埠,最惹人眼球的莫过于新改造的民俗新村,在这里,居民全部住进青砖灰瓦白墙的二层仿古民居,而1.5万平方米的房屋改造建筑面积,极大拓展了民俗旅游的空间。正是由于杨家埠“变脸”,彻底改变了其有文化,没产品,有底蕴,没载体的状态,产业才逐渐“硬”起来。

  寒亭区以“大产业,大杨家埠”的理念,实施“文化扩张”战略,加快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步伐,去年以来,该区投资14亿余元,实施了总的“一核心、六大重点项目”的文化旅游提升计划,成为该区史上最大规模的民俗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改造工程。他们围绕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改扩建核心,建设风筝年画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国农民书画博物馆、浞河会所、风筝苑、风筝年画公园、民俗新村,以多种载体拓展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形式。

  民俗借势旅游,形成了朝阳产业,据统计,杨家埠每年接待中外游客逾100万人次,文化旅游收入突破4000万元,成为文化产业的“金字招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