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阅读就应“无障碍”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4日04:45  大众网-大众日报

  □ 李伟明

  旁听一个文学研讨会,一名写报告文学的外地作家发表高论说,报告文学与小说最大的区别在于报告文学阅读无障碍,而小说则有。对这个说法,我们几个文学圈外的听众不以为然。

  文学作品存在阅读障碍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这种情况不仅现在有,过去同样有;不仅中国有,国外同样有。

  阅读障碍的表现之一是“读不懂”。古往今来浩如烟海的文艺作品当中,“读不懂”的东西太多了。而且,不仅我辈不从事这个行当的读不懂,甚至连一些行家里手也经常碰上“读不懂”。在大学读书时,有一次,专门就某些读不懂的作品请教一位文学理论教授,结果,他犹豫片刻之后,干脆坦诚相告:他也读不懂。最近与朋友闲谈,说到在省内文坛颇有知名度的某君的大作,朋友说,他的作品太难懂了,甚至连某位在本省文坛大有地位的人物也在公众场合问过大家:“某某的作品到底怎么样?我可是看不懂哟。”——所以,坦言自己“读不懂”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人家专家学者都有读不懂的时候呢!我们又何必穿上“皇帝的新装”,不懂装懂?

  比“读不懂”更轻一个层次的是“不好读”。这类作品,读一遍可能不知所云,多读几遍,仔细揣摩,倒也可以领略其大意。不少作者便存在这种情况,文章或许不乏思想,可惜语言佶屈聱牙,不文不白,不洋不土,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勉强弄个明白。

  由“读不懂”或者“不好读”而产生的阅读障碍,当然不仅仅是小说作品。我上面所讲的事例,有的是指诗歌,有的是指散文,小说也不例外。也就是说,阅读障碍可能存在于任何文体,包括上述那位作家认为无阅读障碍的报告文学。

  和那位报告文学作家的看法不同,我认为,阅读障碍不以文体论,而以作者论。喜欢制造阅读障碍的作者,他写什么作品都可能出现障碍。而真正高明的作者,写什么文体都可以让人读得酣畅。

  多年前看过一个观点,说文章可分为几个层次:深入浅出、深入深出、浅入浅出、浅入深出。“深入浅出”为最高层次,就是把深奥的内容解释得浅显易懂;“深入深出”则是内容深奥,表达形式欠佳,也就是东西虽好,但让人难懂;“浅入浅出”要表达的内容是浅显的,表达的形式也是通俗的,虽然谈不上意义深刻,但总算没有装腔作势,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文化层次较低的读者;最糟糕的就是“浅入深出”,明明是很浅显的道理,可以一听就懂,可被表述者一说,人家反而不知所云了,正所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按这种分类法,“深入浅出”与“浅入浅出”的文章都是没有阅读障碍的,“深入深出”与“浅入深出”的文章则存在阅读障碍。“深入深出”的阅读障碍倒也罢了,毕竟它还存在一定的内涵,花点时间或许可以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最可恶的是“浅入深出”,这种文章本来就是一个空壳子,却因为在形式上故弄玄虚,害你费了半天功夫去探求,结果却是一无所获——浪费他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啊!

  写作者的努力方向当然是追求“深入浅出”。可是,为什么总有人忽视“浅出”呢?我觉得,这不仅是水平问题,还存在认识问题——有一部分作家希望自己在读者面前表现得“高深莫测”,而“浅出”体现不了这一点,所以,他们宁愿选择“深出”。能一句话说清楚的,非得绕几个弯再说。至于读者是怎么看的,他们反而没在意。

  说到底,对那些具备相当写作能力的人来说,阅读障碍的存在,是因为作者心里没有很好地考虑读者的感受。在他们心里,这些障碍是美丽的,是自己“个性”的展示,可以带来特别的成就感。

  然而,站在读者的角度,不管你有再多的理由,不管你写的是什么文体,阅读就应“无障碍”。阅读是用来体会愉悦的,而不是用来自寻烦恼的。现在和以前尤其不一样了,可供阅读的东西太多,再有时间的读者也只能有选择地读。如果他对你的作品读不下去了,失去耐心了,产生烦躁了,还能指望人家继续把时间留给你?

  文章写出来,就是给读者看的。降低阅读门槛、尽力扫除障碍是作者该做的事,除非你的写作完全是自娱自乐。扫除障碍、亲近读者,读者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更多的东西,充分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否则,一件作品如果没人看得懂,你就是把名气搞得再大,作品的流传时间和范围恐怕也是有限的。把文章玩成文字游戏,制造大量的阅读障碍,最终吃亏的不是读者,而是作者自己。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