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吴伯凡:面对企业用工荒 化危机为转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4日18:25  中国广播网 微博

  

  中广网北京2月24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评说:面对企业用工荒,化危机为转机。

  吴伯凡:著名的IT制造企业富士康宣布,公司将全面调高中国大陆各厂区基层员工的基本薪资,加薪的幅度为16%-25%。这是富士康自2010年以来的第三次大幅加薪。

  富士康的薪资在珠三角企业一向被视为风向标。由于其用工量,富士康的用工标准直接影响珠三角制造业的薪资水平。一些IT制造企业,甚至其它行业的制造业企业,薪酬也被迫跟着上涨。制造业是微利行业,薪资如此大幅度的上涨势必让很多企业的盈利状况进一步恶化。可以预见的是,此轮的薪资上涨潮将会让一些企业难以坚持下去。

  与薪资上涨同样危及企业生存的的是劳动力素质的下降。一些老民工在回家过年之后就留在老家了。企业用比以前高20%的工资招来的人员中,新手占了相当一部分,从别的行业转过来的(农民工),也占了一部分。他们的劳动效率只能达到熟练工人的60%-70%,劳动效率和正品率都大大折扣。这样算来,员工劳动成本的上涨远不止20%。

  事实上,劳动力价格上涨早已经不是制造企业独有的困境。前不久,有新闻报导,月嫂的工资正在接近甚至超过高级白领。2004年开始出现的民工荒,已经被更准确的说法“用工荒”所代替。用工荒早已从季节性变成了常年性。人口红利的消失、通货膨胀、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让很多行业都尝到了招人难、招人贵的滋味。

  与用工荒同样触目惊心的是就业难,两者共同反映出陷入某种中等收入困境的状况。劳动力成本显著上升,而劳动力的质量并无提高。消费升级以后,劳动者不接受粗糙的生活,但能干的还只是粗活,劳动力的产出不足以偿付劳动力再生产的成本。市场上就出现了用工荒和就业难,这种“痴男”和“怨女”相互对恃的僵局。

  

  长期以来,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让许多企业成立之初就采取了大企业的用工模式。这种用工模式是工种齐全,员工的工作职能单一,人员规模随着业务规模同步上涨,甚至领先于规模的增长。与廉价劳动力密切相关的人海战术,导致员工薪酬只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员工的生产技能、生产效率同样也相当有限。落后的生产设备和装备廉价而低素质的劳动力是很多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用工模式,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可能获得较高的回报,反过来也让企业的薪酬水平和员工的福利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目前,这种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正在叫停(这种)用工模式。员工素质与设备生产率的提高能够有效解决劳动力数量不足的问题。面对劳动力短缺,富士康宣布购置工业机器人就是解决思路。

  但真正要改变的是企业与员工的非正式的雇佣关系,改变员工的临时工化、零工化,让员工的工作地与生活地不再分离,不再让他们身在工厂、心在家乡,随时可能返乡。只有这样,企业才可能成为稳定的工厂社区,劳动者的数量才有可能稳定,素质才可能逐步提高,产业才可能升级。

  大量使用农民工曾经是中国制造企业比较优秀的源泉。如今,这种比较优势正在成为比较劣势。用工的去民工化、去临时工化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选择。当然,这需要更高的成本。不少企业将会在用工荒中被淘汰,也有一些企业通过用工模式的转变、产业升值来重获升级。

  一种新的用工思路是一半的人手、两倍的工资、三倍的效率。这一思路可能逐渐成为主流。直面现实并锐意改革,用工荒巨大的危机有可能成为中国企业成长的新机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