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七旬党员坚守精神家园 力扛“一个人的编辑部”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5日00:40  北京晨报 微博

  走进东城区和平里街道上龙社区,几位居民正悠闲地看着社区板报,北京精神、养生知识……这一块块社区宣传栏反倒成了居民的精神家园。“社区板报虽小,但坚持14年了,咱社区和北京的变化都在里面呢。”看板报的人称。一问才知道,撑起这片家园的是一位退休老人徐殿元,今年75岁的他,一人坚持了14年,共办板报近400期。

  主动承包“一亩三分地”

  徐殿元是上龙社区的退休老党员,交谈中“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这位75岁老人常挂嘴边的词。他说,“退休后一切生活节奏打乱了,但这种悠闲的日子总是让他感觉缺少点啥。”

  看到小区里的小黑板经常被贴满小广告和各种乱七八糟的宣传画,他看不过去了,主动请缨,将其承包了下来,义务办起了黑板报。徐老称,自己退休前干的就是工会和办公室的活儿,所以对文字并不陌生。加上自己喜欢书法和绘画,所以从第一期开始,徐老就决心一定做好。

  当年社区有5块黑板,每块高1.5米,宽2.5米,这都是他的“一亩三分地”,他要耕耘好。徐老给自己定了一项硬性“指标”,那就是这5块黑板报必须每半个月就要更新一次,每期内容不得低于4个主题。

  可别小看这个“指标”,要坚持14年不动摇还真得需要一颗恒心。“内容要贴近居民生活,要有看头,又可从中吸取知识。”他是这样定位的,也是这样坚持的。

  一人撑起一个“编辑部”

  一盒粉笔,一把尺子,一个黑板擦,曾是徐老的心爱之物,也是他开始出板报前几年的必备之物。“夏天,老人站在外面,顶着太阳出板报,写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冬天,一期板报写下来,老人的手冻得都没了知觉。”说起这些,社区老居民总是敬佩无比。“这真是个好人,我们都被他的奉献精神感动了。”和徐老同在一屋办公的物业人员表示。

  后来,社区给徐老买来了彩色纸、油画笔和水粉颜料。从此,他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出板报,之后张贴在黑板上。

  翻起那时的内容记录和老照片,一张张板报照片映入眼帘。“2002年,喜迎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2005年,建设和谐社会;2006年,提出‘十一五’规划……”翻看着这些记录和老照片,发现老人不仅字体优美,美术功底更是了得。“呵呵,这也算办板报以来的收获吧。”老人有些谦虚。

  除了这些热点外,还有更多的生活小常识。“咱社区老年人多,梳理一些健康养生知识,大伙儿都特喜欢,有时还会有人主动前来要过期的手稿。”说起这些,徐老又有些得意。

  收集资料、确定主题、敲定版式、手写稿件……一期期板报就这样呈现在邻居面前。“他这可真是‘一个人的编辑部’呢。”居民笑称。

  七旬老人从零学电脑

  时代在变化。2008年,社区进行了全新规划和修建,黑板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两块新的铜质宣传栏。

  正巧,当年社区给徐老配置了一台电脑,这下可把老人家愁坏了,“电脑对我来说,可是个陌生玩意啊”。不过,为了办好板报,老人决定从零开始。凭着一股韧劲,从最简单的操作到打字再到排版,没一点电脑基础的他愣是学会了,“北京越变越好,咱这板报也得越出越漂亮才行!”

  如今,老人操作起电脑更加熟练了,他用word文档排版,工具栏中每一项功能他都了如指掌。“反正我时间多,闲着没事就打开一个word自己试,弄坏了再重新来,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

  鸟枪换炮后,时间快了,但程序没有太大差别,还是他自己收集、写稿、排版、张贴……这“一个人的编辑部”已坚持了14年,而且还会继续下去。

  “我这不叫奉献,这叫老有所乐啊。”老人称,这14年来,因为有了这个特殊身份,他都很少去医院。“自己不遭罪,儿女少受累,还给国家省了医药费,哈哈……”老人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小区里。

  晨报96101热线新闻

  记者 岳亦雷 文并摄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