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老师该怎么教育学生“扶老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5日03:25  大众网-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春晓 张子扬

  “如果学生问你,‘老人摔倒了,该不该扶?’你怎么回答?”“当然要扶!”

  “如果学生再问你,‘要是他(她)讹诈我怎么办?’”“这个,真不好回答。”

  这是2月22日记者跟几位代表、委员的对话。当扶不扶老人成为一个热点话题,社会该反思些什么呢?

  网友“青萍之末”是一位7岁孩子的家长,她感叹道,以前坐公交车时,总会主动给老年人让座,看他们站不稳也会伸手扶一下。如今,扶起摔倒的老人反而成为一件有风险的事儿,也不知该如何教育孩子了。

  “看见老人倒地,还是会鼓励孩子第一时间去帮扶。”省人大代表、泗水县洙泗小学副校长丁梅说。但她也直言,“扶人遭讹”事件给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造成很大被动。“学校对学生5天的正面思想教育,有可能被家庭或社会对学生2天的负面影响和暗示抵消掉了,造成‘5+2=0’现象。”

  “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操,家长和社会的作用至关重要。”省人大代表、微山县实验小学高级教师孙秀侠说,家长不能光重视孩子智力开发,却忽视情商培养,既要教做事,更要教做人。

  网友“动力火锅”问:“山东作为孔孟之乡,自古以来就以谦恭有礼著称,咱山东人朴实仗义,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帮人却被人讹诈的情况,但社会上广泛争论‘道德滑坡’,这么夸张干吗?”

  “现在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做好事儿必须加上很多噱头才能得到广泛传播与宣扬,比如‘90后美女’跳水救人,而负面的新闻却很容易散布,甚至不弄清真相,就使用刺激眼球的标题和字眼。”省人大代表、济宁市技术学院副院长兰青说。

  “彭宇案”就是例子。因“小悦悦事件”,舆论再次将矛头指向4年前已和解结案的南京“彭宇案”,认为是此案错判产生的负面效应,导致人们不愿做好事甚至见死不救。一些地方出现老人摔倒无人搀扶、做好事反被诬告等现象,也屡被归咎为“彭宇案”的影响。然而今年1月中旬,“彭宇”案风波又起,彭宇自己表示,当时徐寿兰确实与其发生了碰撞。

  “真相到底是什么?”丁梅愤然说,媒体不能为了追求轰动效应,过分宣扬这些个案。

  “如果‘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前段时间的‘撑腰体’为何会爆红网络?做好事呼唤有制度‘撑腰’。”兰青说,如果有人看到歹徒持刀抢劫就去见义勇为,争斗中不幸受伤,光医药费就花了10万元,见义勇为者奖金远不能填补此缺口,后续损失只能由个人承担,这样见义勇为的热情肯定会受到影响。

  省政协委员、山东经济学院原党委书记张体勤认为,社会应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同时通过制度加强对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和见义勇为行为的保障力度,《山东省见义勇为保护条例》酝酿修改就是很好的契机,让好人“责任上没顾虑,经济上没损失,名誉上有褒奖”。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