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权抵押:让沉睡资源变成流动资本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5日04:19  华龙网-重庆晨报

三权抵押:让沉睡资源变成流动资本

  

  三权抵押:让沉睡资源变成流动资本

  “三权”抵押贷款促进了农户增收。(资料图片)重庆晨报记者 何熠 摄

  现实之惑

  潼南县桂林镇双坝村,这个位于县城北面约2公里处的小村子,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村子位于两水环抱之间,是一块丘陵地带少有的冲积平原,当地人称其为“坝上”。因为坝上地肥水美,从上个世纪90代起,这里的农民便开始种植大棚蔬菜。全村7000多人靠着人均半亩多的蔬菜地,2010年人均纯收入就达到了6800元。

  不过,双坝村也有自己的困惑———同是蔬菜专业村,山东省寿光县三元朱村由于走农业产业化的路线,人均收入早已超过1.5万元,成为全国闻名的富裕村。双坝村党总支书记朱席武说,要想蔬菜增值,走产业化的路线,建冷库,搞深加工,这都需要钱,可村里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作为抵押品,要想从银行贷款简直是天方夜谭。“全村1863户,7544人,除了存款和取钱之外,几乎没人跟银行有过交道。”

  在潼南县,有十多个以蔬菜种植、畜牧养殖、果品供应为主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这些地方的农户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都面临一个迫切的问题,即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他们对资金需求尤为强烈。

  而在广袤的“两翼”地区,农户要发展新产业,要扩大种植养殖规模,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购买种子种苗,偿付流转土地、林地租金,修建兔圈等基础设施。

  “以前农户贷款,最为主要的就是小额信用贷款。小额信贷采取的是四级授信评级制度,四个等级分别可以获得贷款3万元、2万元、1万元和3000元,一般农户最多只能贷3万元,额度较低,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重庆市农科院一位致力于“三农”投资机制研究的学者说。

  重庆三峡银行曾在万州、梁平、开县、长寿、云阳等五个区县,对10个乡镇20个村1000户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农村地区的贷款市场需求面达到62.5%,农户贷款需求量在5万元以上的占比高达46.8%。

  市农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颜其勇说:“要破解农户‘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难题,就要改革创新,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把农村原来凝固的资产、资源变成资金,让它流动起来。”

  先行探路

  早在2008年,农行重庆分行就在开县试点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

  地处三峡库区的开县,是农业大县、人口大县、移民大县、劳务输出大县。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日趋活跃,一大批传统农户向专业种植大户转变,有的还联合起来,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

  2008年初,开县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的意见》,从政策层面鼓励大胆探索业主用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作抵押向商业银行融资贷款。以此为契机,银行开始探索土地流转经营权质押担保方式贷款,解决种植大户“难贷款”问题。为了改造和扩建蔬菜基地,2008年2月,竹溪镇蔬菜种植大户吴大权用150亩土地流转经营权作质押,获得了农行开县支行的20万元贷款,开创了重庆用土地流转经营权作质押的先例。

  2009年1月,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并对如何推进城乡统筹的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城乡金融市场体系和完善城乡金融服务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一文件给农村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为重庆试水“三权”抵押融资打开了通道。

  抓住全市林权制度改革和“森林重庆”建设的契机,重庆农商行迅速开展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创新,出台贷款管理办法,在云阳支行进行林权抵押贷款试点。2009年3月23日,云阳县江口镇金子村农民卢友章和他的同乡康概、张云,以林权为抵押,获得重庆农商行总额达100万元的贷款,敲响了重庆森林产权交易“第一槌”。

  “云阳县的探索,对全国林权抵押贷款项目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中国银监会合作部副主任姜丽明来渝调研时说,“一旦成功运作,获益的就不仅是林业本身,还将惠及整个农业产业链条。”

  大幕开启

  让农民手中“沉睡”的资源,变为显性的、恒久的资产,成为缩小城乡差距的“活资源”———据金融部门估算,我市有3000多万亩耕地、6000多万亩林地,再加上300多万亩宅基地,理论上保守估计价值1万亿元。只要抵押其中10%—20%,农民便可贷到1000多亿元,农业发展可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

  2010年11月25日,市政府召开全市农村“三权”抵押融资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农村“三权”抵押融资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开。

  观察者认为,“三权”抵押融资在重庆顺利展开有几个关键性的因素:

  其一,确权颁证是基础。重庆率先在全国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做到了“地、账、簿、证”四相符,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更加清晰完善;完成了5500多万亩集体林地确权颁证工作,1800多万农民领到了林权证,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居民房屋进行了登记发证,农民的房屋有了合法的身份。

  其二,政府出文确定了“三权”抵押的性质。

  其三,重庆市高法院对“三权”进行了司法界定。

  其四,建立了“三权”抵押融资工作机制,完善了政策体系。市农委会同市金融办出台了《重庆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登记实施细则(试行)》,对抵押贷款对象、抵押登记程序、债务清偿后抵押物的处置等做了进一步规范。市国土房管局、市林业局也分别出台了“三权”抵押登记实施细则。

  其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后续配套措施。

  市农委经管处处长周敏介绍,重庆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了“三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当农民还贷出现坏账时予以政府补偿,即银行承担65%,市、区县财政承担35%,其中市级财政承担20%,区县财政承担15%。同时,我市建立了农村“三权”抵押融资担保机制。此外,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目前已经有生猪、柑橘、奶牛、家禽等13个农业品种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畴。

  活力迸发

  “以前这样的贷款我是想都不敢想,如今只要手续齐全,三两天就可以拿到钱了。有了启动资金,致富不再是梦想。我们也能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武隆县巷口镇三坪村受益农民史自胜感慨。

  以前有脱贫的想法,却无法贷到脱贫的项目启动资金。去年3月初,史自胜得知农房可作抵押物贷款时,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从农商行贷款4万元,在武仙路开了一家生态农家乐,仅几个月时间收入了3万多元。“政府办了件大好事,一举解了我的大难题。”

  城口县修齐镇茶丰村村民袁齐勇,以自己居住的房屋作为贷款抵押物,得到农商行城口支行6万元的贷款支持,扩大了山羊和山地鸡养殖规模;石柱县六塘乡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泽安,利用20万元农房抵押贷款收购药材,不仅自己增加了5万元的纯收入,还将药材收购范围扩大到周边乡镇,带动500多户农户增收;三年前“第一个吃螃蟹”的云阳农民卢友章,利用301亩林地为抵押物,从农商行获得25万贷款后,如今,养殖场规模从37头能繁母猪、1头种猪,扩大到140头母猪、30头种猪……

  市农委主任夏祖相称,“三权”抵押贷款加快发展,农村金融服务持续完善,一系列改革新举措促进发展和增收的功效逐步增强,给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推进农户万元增收增添新的动力。

  市金融办负责人表示,今后,我市将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农村居民房屋“三权”抵押融资的规模和范围,完善权益评估、风险补偿、资产流转等配套政策,落实政策性担保、财政贴息等扶持政策,引导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办“三权”抵押业务,增加基层网点,为农民提供便利、高效、实惠的融资服务,到2015年,实现农村“三权”抵押融资1000亿元以上。本版文据《重庆日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