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教科书中难寻雷锋事迹 小学生不知道雷锋是谁

  雷锋日临近,记者走访了青岛多家小学调查发现,很多小学生不知道雷锋是谁。记者从学校了解到,由于时代背景的转变,雷锋已经逐渐淡出如今的教科书,而对于雷锋的宣传也不如以前,因而孩子们对于雷锋的印象逐渐淡化 ,只能通过课外读物、电视等途径或多或少地了解雷锋。对此专家表示,尽管很多小学生并不知道雷锋,但不代表着他们不学雷锋,平常的生活中做一些助人为乐、力所能及的好事,这也是学雷锋的表现。

  不少孩子说不出雷锋是谁

  23日、24日下午,记者连续两天兵分多路走访了宁夏路小学、金门路小学、南京路小学、鞍山路小学、重庆路第二小学等多所小学。正逢小学生放学时间,记者在每个小学门口随机询问了小学生对于雷锋的认识。“雷锋是谁啊?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吗?我不认识,你再问问别人吧。”在宁夏路小学,记者询问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时,他昂着头反问记者。而在鞍山路小学,一名小学生则并不知道雷锋是一个人物,他认真地询问记者,“雷锋是不是就是打雷刮风?”一旁的家长听后摇头大笑。“现在孩子们很少有知道雷锋的了,可能平常在家里也没有注重这方面的教育。”听到令人啼笑皆非的回答,这名小学生家长显得很不好意思。

  在记者调查的百名小学生当中,经过统计发现,有一半的小学生并不知道雷锋是何人,听到记者询问后连连摇头。“雷锋可能是一个叔叔”“我们班也有同学叫雷锋”“雷锋是很久以前打仗的”,关于“雷锋”的解释五花八门,让人啼笑皆非。

  “主动让座,妈妈夸我学习雷锋”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知道雷锋是谁的学生,多数属于高年级的学生,这些小学生多数为四年级或五年级。“雷锋是一名很有名的士兵。”“雷锋是一个爱做好事的叔叔。”在重庆路第二小学,几名五年级的同学争着讲述他们心中的雷锋。“雷锋叔叔后来牺牲了,他留下了雷锋精神,就是助人为乐、帮助他人”,其中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认真地告诉记者,他在课外书上了解过雷锋叔叔,知道雷锋叔叔做了好事不留名,也不求回报,感动了很多人,所以大家才会学习雷锋精神。

  “我有时候做好事,妈妈和老师都告诉我这也是学雷锋呢。”今年10岁的小男孩祺祺是城阳后桃林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告诉记者,在他眼中雷锋是一位做好事不留名的叔叔。“妈妈告诉过我,帮助同学关爱老人也是学习雷锋。”祺祺很开心地告诉记者,他看见在街边乞讨的老奶奶,会从零花钱中拿出一元钱给她,也不留姓名放下就走。“有一次我坐公交车,看到一个满头白发的老爷爷上车,我主动让座给他,妈妈还夸我学习雷锋呢。”祺祺得意地说。

  教科书中难觅雷锋事迹

  新世纪市北学校的语文老师付老师告诉记者,如今教科书以及课外读物对于雷锋事迹很少提了,导致了如今的孩子们对雷锋这个名字不自觉地陌生了。但五年级的课外读物里依然还有《雷锋的故事》这篇文章,高年级的小学生对雷锋还是会有一定的了解。每到3月5日雷锋日,学校都会组织同学们办雷锋主题的手抄报,有时会组织学生们到社区进行义务劳动、帮助他人等活动。

  “现在虽然教科书上难觅雷锋的事迹,但孩子们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学校还会通过各种活动让孩子们来认识那些年代里的英雄人物。”东胜路小学大队辅导员刘杨介绍,当今很多革命年代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层出不穷,而平面媒体也每年会对雷锋日进行报道,孩子们可以通过这些途径了解雷锋。学校方面,每年雷锋日前后 ,都会组织活动。

  “不知道雷锋,不代表不学雷锋”

  “雷锋是一个人物也好,精神也好,都是在一种时代背景下的产物,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可能对雷锋和雷锋精神有着深刻的印象和理解。”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副院长崔凤表示,如今时代背景变了,加上教育观念和宣传的转变,很多孩子渐渐不知道雷锋是何人。“但不知道雷锋,并不代表孩子们不学习雷锋,平日生活中帮助他人,也是学习雷锋的表现。”崔凤认为,雷锋及其精神不应该过时,应传承下去。学校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光进行理论教育,也要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的实践来让孩子们从实际生活中对雷锋精神进行感知。

  “其实现在我们所说的志愿者服务、慈善事业、微尘等,都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新形势中的体现,是雷锋品质在现代社会的一种表现。”崔凤说,其实助人为乐就是学雷锋,这些都是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的。记者 陈界交 实习生 蒋甜窦晓娜魏玮

  孙萍家中客厅里,挂了不少她获得的荣誉证书。

  热心孙老太 “荣誉”三百个

  浮山后孙老太76岁了还忙着为社区做好事,她说不求回报只为延续父亲精神

  2月23日本报推出栏目寻找身边的活雷锋,家住浮山后的刘先生致电本报反映,在他们身边就有一名实实在在的“雷锋”。因为小区面积太大,警力不足,已经退休的老居委会主任孙萍和一群退休老人自发组成了巡逻队,每天义务上街巡逻,清除小区存在的隐患。为了让小区的环境更好,她挨个楼座捡拾居民扔在楼下的垃圾,用了一年的时间让八十四个楼座的居民养成了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虽然已是76岁高龄,但是她依然服务于社区,这种精神让社区居民都很佩服。

  俺社区也有位“活雷锋”

  23日下午,记者来到浮山后六小区,居民王先生告诉记者,孙萍在他们小区里是个名人,他们小区非常大,0.64平方公里的面积上有84个楼座,生活着12700多人,但提起孙萍无人不知。

  “其实她已经退休了,根本用不着再干了,可她就是闲不住!”小区居委会栾主任告诉记者,老孙工作特别热情,因为小区太大警力不足,已经退休的孙主任和一群退休的老人组成了120人的治安巡逻队,轮流巡视小区。“转一圈至少得半个小时,上下午各转一圈,84栋楼每栋楼都要巡视!”栾主任告诉记者,孙萍被安排在周五值班,上午9时之前就得开始第一次巡逻,“她每次都是8点就来签到,坚持了5年了。”

  “别人扔垃圾她清理”

  记者发现,虽然小区面积很大,而且住着那么多居民,可小区的卫生却很好,楼前根本看不见生活垃圾。“这也是老孙的功劳!”说起此事,栾主任说,原来小区里的垃圾箱都是摆放在每栋楼的门口,“方便是方便,就是苦了一楼和二楼的居民。”每到夏天,门口的垃圾箱总是散发出浓烈的臭气,住在一楼和二楼的住户根本就不敢开窗,引起了他们的不满。2008年,居委会决定将垃圾箱搬离楼门,安放在稍远的马路边上,为这事,居委会还专门贴了通知。但是大家都习惯了出门将垃圾扔进垃圾箱,经常将垃圾顺手放在门口或是扔到绿地上,尤其是社区里的年轻人。

  孙萍见状,每天早晨7时起床,守在楼门口,前边的小两口把垃圾扔了,她就在后边捡起来,“通常一捡就是五六袋子”。由于她没上过学,文化水平低,就请别人帮忙写了个“友情通知”贴在楼座门口,提醒居民将垃圾扔进不远处的垃圾箱里,就这样,她每天不间断地捡垃圾,终于感动了居民。

  就这样,她坚持捡垃圾,一年下来,整个小区的风气都好了,卫生状况也好了。

  只为延续父亲精神

  在小区居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孙萍的家中,不大的客厅里,挂了不少她获得的荣誉证书 。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记者发现了两个不小的纸袋子,袋子里装的都是她的荣誉证书,粗略估计,她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不下300个。

  “还不行,我比父亲还差得远呢!”采访过程中,孙萍不断地重复这句话,她告诉记者,父亲曾是农救会会长,后来因公牺牲,作为烈士子女,从小她便立志要“接父亲的班”。她说,做这些不求回报,只为延续父亲精神。

  文/图 记者韩小伟 鲍福玉

  想知雷锋事?看《雷锋全集》

  迄今最完整雷锋个人文集出版发行

  记载雷锋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道德情操的文集,汇集了雷锋生前所写近20万字的日记、诗歌、小说、讲话、书信、散文、赠言的《雷锋全集》日前由华文出版社出版发行。主办方介绍,全集由长期从事雷锋精神研究的专家邢华琪主持,是迄今最完整雷锋个人文集。

  《雷锋全集》收录内容包括雷锋1958年至1962年这5年间的330余篇日记,1960年1月至1962年8月所作的“学习毛泽东著作书眉笔记”,1958年至1962年间的30首诗作,包括《南来的燕子啊》《歌颂领袖毛泽东》《台湾》《参加市人代会有感》等,1958年创作的三篇小说《茵茵》《小说短章》《一个孤儿》,1958年至1961年写的9篇散文《我学会开拖拉机了》《永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苦甜观》《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等,1958年至1960年的12篇文章,18篇讲话以及13封书信。据悉,不少赠言和日记都为首度公开,此外,全集还收录了雷锋手迹48幅。

  《雷锋全集》整理的生平年表显示:雷锋,1940年12月18日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安庆乡(现雷锋乡)简家塘一户贫苦农民家里;7岁成为孤儿 ,曾任家乡儿童团大队长;1958年11月15日,赴辽宁鞍山钢铁厂工作,鞍钢工作一年零两个月,三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五次被评为红旗手,18次被评为标兵,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1960年1月8日入伍,作为新兵代表发言;1960年11月26日,沈阳军区《前进报》用两个整版篇幅宣传雷锋事迹,拉开学雷锋活动的序幕;1960年12月1日,雷锋日记在《前进报》首次发表;1962年8月10日,雷锋写下人生最后一篇日记,表示“今后,我要更加热爱人民和尊敬人民,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做人民的勤务员”;1962年8月15日上午10时,在指挥倒车时,被刮倒的一根晒衣服木杆打在头部负重伤;经抚顺市望花区西部医院抢救无效,于12时5分不幸牺牲,年仅22岁。据新华社>>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