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医生学沪语,老人看病更轻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5日06:50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顾泳

  “医生,吾肋旁骨有点勿适宜,阿好帮忙看看?”“你说什么?请你再重复一遍。”类似尴尬状况,常在沪上医院发生。老年患者不会说普通话,非沪籍青年医生不会说上海话,沟通不畅给诊疗带来诸多麻烦。昨天,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别出心裁为60余名医务人员开办沪语培训班。从“侬阿里的痛”到“勿要担心”……医生主动学习沪语沟通,力争让老年人看病不再吃力。

  据悉,以老年医学为特色的华东医院,60岁以上患者占就医人群六成以上。去年年底,医院的满意度调查着实令院领导吃了一惊,许多受访患者毫不客气地把 “医务人员听不懂上海话”列入最不满意的事项之一。语言沟通不畅,轻则引起不耐烦情绪,有的甚至影响诊疗效果。在神经内科,医生需通过提示患者展开动作来评估病情,“眼睛闭起来,用手指鼻子……”医生的普通话常让一些年事已高的患者听得懵懵懂懂,最终导致评估结果有所偏差。对医生来说,“沪语关”同样像块“心头大石”,整形外科主任刘天一博士坦率地说,“初来乍到看门诊,最大的压力并非看不好病,而是听不懂话。要是没有家属当翻译,看病就靠‘一听二看三揣测’了。”

  为改善服务质量、让老年人看病轻松,华东医院决定培训医务人员“说沪语”。培训部主任戴慰萍介绍,首批学员里,既有高学历的引进人才、学科带头人、博士后、研究生,也有挂号窗口、检验窗口的一线人员。昨天,耗时两小时的第一课生动活泼。老师先用传统歌谣“笃笃笃,买糖粥,三斤核桃四斤壳”教学员沪语中的数字表达;之后,用对话形式教“侬、吾、伊”称谓;接着,诊室常用语成为重头戏,“格的痛伐?”“撒地方勿适宜?”……戴慰萍说,“问诊时用药剂量涉及数字,寒暄语能拉近医患距离。沪语培训关键在于提升医患沟通质量,让医患关系更为密切。”

  记者了解到,今年沪语培训已列入华东医院整改的重要事项之一,沪语应用能力同时将载入工作人员档案之中。华东医院院长俞卓伟教授说,学习方言只是一种沟通载体,尽管许多医务人员还操着发音不够正宗的“洋泾浜”沪语,但患者看到他们这么努力,便会增加信任感,这将为提升服务品质带来契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