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嘉宾为深圳移民文化的胸怀喝彩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5日08:35  深圳特区报 微博

  

嘉宾为深圳移民文化的胸怀喝彩
昨日“城市多元文化的和谐与融合”的现场,龙永图、刘长乐、陈建华、王京生(从右二至左)与中外嘉宾激情互动。深圳特区报记者 岑志利 摄
嘉宾为深圳移民文化的胸怀喝彩
与会嘉宾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翁惠娟 姚卓文 潘若濛

  “如果把一个城市做一个比喻的话,我觉得它就像是一个人。这个城市的建筑、自然风景很像是人的外形,而多元文化就像这个人的气质、性格、灵魂,是城市的活力之源、魅力所在”,昨天,在凤凰卫视著名女主播陈鲁豫的主持下,出席国际城市创新发展大会的博鳌亚洲论坛咨询委员会委员、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和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坐到一起,纵论“城市多元文化的和谐与融合”。

  一个多小时的对话中,四位嘉宾思维活跃,妙语连珠,对于多元文化的和谐与融合,他们有着相近的观点,又有着不同的视角,“文化像沙拉,应保持各自斑斓的色彩互相辉映”、“文化融合需要共同的价值观作为基础”等,思想碰撞出火花,精彩纷呈。

  日前,深圳一位网民自己花钱在香港报纸上刊登《香港人,谢谢你!》的广告引发嘉宾的热议。在讲述了这个故事后,刘长乐说:“我们应该为深圳的网民鼓掌。”现场掌声雷动;在宣读了这篇公益广告的全文后,王京生说:“我们为有这样的深圳市民而自豪。”热烈掌声再次响起。

  深圳“新移民”的气度感染了中华民族

  “香港一家发行量很大的报纸昨天登了一个广告,是一个深圳不署名的网民出钱刊登的,叫《香港人,谢谢你!》”,刘长乐在谈到城市文化的包容特质时,说起这个鲜活的例子。

  刘长乐感慨,最近一段时间,内地与香港出现了以“动物和昆虫”对骂的现象,这位同胞希望用刊登这样一个广告的形式来弥补裂痕,特别是希望媒体不要扩大裂痕,而要弥合、修复这样的一种裂痕,“我觉得深圳作为‘新移民’的这种气度,不仅感染了香港,而且也感染了整个中华民族。我觉得,我们应该为深圳的网民鼓掌。”

  论坛中,陈鲁豫还请王京生部长现场为大家朗读了这则广告的内容:

  “香港人,谢谢你!两地同文同种,都是龙的传人。因为明白你们所做出的贡献,所以欢迎你们来深圳生活;因为明白你们心存大爱,所以感谢你们每一次的捐款;因为明白你们爱这民族,所以期待你与我们并肩前行;因为了解你们学的是繁体字,所以下面也用繁体字。来深圳仍尊重你的习惯,要不是香港我们会更艰难。强烈要求公民能互相尊重并自我约束;媒体要弥合两地歧义而不是夸大地域矛盾!”

  朗读之后,王京生透露,深圳报业集团记者已采访了这位网民,当问他为什么愿意花10万元到香港媒体上做这个广告时,这位网民回答了两点,“第一,请不要公布我的身份,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深圳人;第二,这是我和我太太商量的结果。”王京生感慨,“我们为有这样的深圳市民而自豪”。话音一落,掌声响起。网友的质朴与真诚,深圳人的胸襟与情怀,再次感动了现场的观众们。

  对深圳的创新文化,陈建华也表示赞许,“多元文化的融合在岭南文化的创新发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最新的成功案例就是深圳的创新发展是非常成功的。”他还举例,深圳的十大观念中有一条是“来了,就是深圳人”,而客家话中也有一句名言“进门就是自家人”,同样体现了一种包容。

  多元文化融合的关键是尊重各自的文化

  在探讨城市文化融合的同时,嘉宾们都关注到这种融合是以多元性为前提的,其中的关键就是尊重各自文化的特点,平等地保障文化个性发展,这样才能繁衍、繁荣各种各样的文化。

  “千篇一律的城市,千篇一律的街道是非常丑陋,非常难看的。”刘长乐说,大家都说街道是文化的灵魂,是城市的灵魂,然而,全国现在有很多街道长得是一个样子,一个模样,真是要命。只有相互尊重各自文化的特点,才能实现多元文化的融合。

  “多元文化的融合在岭南文化的创新发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陈建华说,岭南文化实际上有三大族群,一个是广府文化、一个是潮汕文化、一个是客家文化,岭南文化历经2000多年的历史,以中原文化为主体融合了当地的文化,吸收了外来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支奇葩。

  至于如何保障各种文化个性发展,嘉宾认为,政策法规是基础。龙永图表示,要有一些基本的法制,比如一视同仁,实行公平待遇,在社会保障、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要实行完全的国民待遇,才能实现文化的融合。如果在法律上不能保障的话,要实现多种文化的融合乃至多种文化的和谐都是比较困难的。

  在回应关于本土文化的保护时,王京生说,深圳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提出满足市民的五种文化权利,其中第三条便是满足市民文化选择的权利。对客家围屋、大鹏所城的保护,深圳做了大量工作,只有每个人,每个族群、每个阶层的文化权利都得到保护,多元文化才能繁衍、繁荣。

  博鳌亚洲论坛咨询委员会委员龙永图:

  共赢中推动多元文化融合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潘若濛

  长期从事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工作,龙永图形容文化融合、多元文化发展也如同谈判的过程,是一个寻求共同利益的过程,有了这个基础以后才有可能达成协议,才可能产生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多元文化融合应以共赢的姿态寻求共同价值观,还应倡导以主流文化为基础带动多元文化繁荣。

  “同时,我认为我们在谈多元文化的时候,还是要强调在每一个地区、城市都要培育一个和普世价值相联系的一个主流的文化。”龙永图认为,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主流文化,要包容或者融合其他的各种文化会缺乏基础。

  谈到现阶段我国主流文化的建设,他指出,培育法制的文化、诚信的文化、大爱的文化,以这样一些主流价值观支撑起来的主流文化,才能够比较容易与其他文化相互融合,实现和谐的文化繁荣。“通过我自己多年的国际交往经验,我觉得,在当今世界上,在经济上就寻求共赢,在文化上就在尊重各自文化不同的基础上寻求共同的一些价值观,来形成一种大家都比较认同的一些主流文化,这样才会使我们这个世界比较和谐。具体到每一个城市来讲,你也必须要有一些主流文化的基本元素,才可能融合各种不同的文化。”龙永图说。

  “文化融合的过程也需要理性的支持,需要制度和法制作为保障。”龙永图谈到移民城市最容易遇到原有居民文化与城市文化、新来文化互相融合的问题,认为文化融合、多元文化实现和谐发展需要有基本的法制作为保障,比如市民享受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方面能够一视同仁。

  在谈论到中华文化的时候,龙永图认为,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而这种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文化,正是我们创造全球性经济发展奇迹的重要推手,也是实现多元文化共存与繁荣的根本。

  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

  以包容态度推动多元文化发展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姚卓文

  刘长乐的发言从三个移民城市的人口增长开始,深圳、香港以及洛杉矶,三个城市的人口都是在短时期内突飞猛进,“‘新移民’是三个城市共有的特征,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文化的融合。”刘长乐在论坛上指出,包容是解决城市多元化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文化的冲撞与文化的融合,使得城市能够和谐地发展,包容地发展。

  “到2020年,我国将有20个2000万人口的城市,这些城市人口的增加,肯定是靠移民,包括农村向城市转移。”刘长乐说,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移民也会越来越多,文化的包容性也会越来越凸显。发言中,刘长乐不断地旁征博引,以阿姆斯特丹为例,阿姆斯特丹的城市生活的人拥有178个国籍,这个城市里有178个国家的人在这里生活、工作。伦敦也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城市,在伦敦使用的语言就有300种。这些城市的包容性都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

  “在加拿大的移民政策里有两个词很多专家都非常熟悉,就是‘文化马赛克’和‘文化沙拉’模式。”刘长乐说,我们强调多元化的文化里面,斑斓的色彩在里面互相辉映、互相包容,成为城市里非常多元文化的组合。作为一个媒体的掌门人,刘长乐希望一个城市要以包容的态度,允许和推动多元文化的发展,媒体则应起到责无旁贷的作用。

  “我们在强调文化多样性的同时,文化的个性化同样需要强调。”刘长乐说,既要注意文化的多样性,又要强调文化的个性。刘长乐还提出,在中国现在的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过程中,中国的文化产品也应该有一些发展的空间和政策相对保护的优势。

  广州市市长陈建华:

  包容外来文化彰显城市独特气质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潘若濛

  论坛现场,广州市市长陈建华以“文化包容”为主要论点,从岭南文化的“由来”谈到当今城市文化如何在全球视野下,既保护本土文化又做到包容外来文化。

  陈建华说,以广州为例,作为2000多年来的岭南文化中心,它又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地之一;在近现代,广州既是近代革命的策源地,也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广州在各个历史阶段均彰显出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所以,在进入新的世纪以后,如深圳一样的新兴城市如何创新发展,广州这方面有很多很好的经验可以参考。

  “文化融合,既有古老的话题,又有崭新的课题,如何应对和回答这些课题?我认为,我们要将城市文化的兼容并蓄放在全球大背景之下,以一种全球的视野,把城市放在一个全新的坐标体系之下。”陈建华说。

  陈建华认为,一个城市的使命不外乎是两个方面:一是让人民更加幸福,二是让城市可持续发展。如果能实现现代城市共同的使命,在这个背景下用先进的坐标体系来衡量我们的各项工作,用市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的根本标准,而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包容发展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正是因为这种包容性的发展,彰显了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质。”陈建华说,一个城市和地区能够包容外来文化,实现多元文化和谐与碰撞,城市会敏思求新、兼收并蓄、诚信务实、敢为天下先。在他看来,不论是“来了就是深圳人”,还是客家人所说的“进门就是自家人”,如果有了这样的包容和融合,我们的城市乃至乡村都会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

  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

  深圳的创新精神包容品格不能丢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翁惠娟

  “大家都提到深圳的移民文化,那么,移民文化到底有什么特点?我认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包容品格,一个是创新精神。”论坛上,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与大家分享了他对移民文化的理解与感悟,“我更愿意把深圳比喻成一座在共同的旋律之下各自跳着自己舞蹈的城市。共同旋律,就是社会主流价值观;而各自跳的舞蹈,则是多元文化千姿百态的精彩。

  王京生说,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移民来自各个地方,而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想在这个城市文化容器里面共同生存,一方面要展示各自风采,一方面要在公共生活中缔造共同的价值观念。他阐述,深圳的移民文化与美国不同,美国是一种脱离了母体的移民文化,而深圳的移民文化是没有脱离母体的移民文化,一直在中华文化的覆盖之下,就像是在共同的旋律之下各自跳着自己舞蹈的城市,在这样的城市,多元文化、不同文化选择都会得到满足。

  王京生介绍,最近,“深圳十大观念”风靡全国,十大观念是经过市民网友的多次投票推选出的,正因为体现民意,集纳民智,十大观念公布之后,赢得一片赞誉。十大观念,没有一条是官话,其中“来了就是深圳人”这一观念,更是代表了深圳人对自己这种多元性的认同,现在,这句观念已经在皇岗口岸、梅林关等地展示,它所蕴含的城市的包容品格也在网上引起关注的热潮。

  在谈到移民文化的创新精神时,王京生说,深圳移民来自全国各地,带着各种各样的动机和梦想来到深圳,而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原居住地的“不满足”,所以需要到这里来实现自己的满足,寻找这种满足感的过程就是梦想实现的过程。从表面上看,移民是在寻找外面的精彩世界,但是真正的移民实际上是在寻找自己,看看自己有怎样的头脑、力量和智慧。从表面看,每个移民都很现实,要为生活打拼,但在骨子里,他们总是在为梦想不断努力、奋斗。为什么胡锦涛总书记说深圳是观察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为什么说深圳是创新的代名词,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里有敢为天下先的观念,有敢闯敢试的文化,这里是梦想实现的地方,而这种创新精神也成为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文化基础和民意基础。

  “我上世纪80年代来深圳时,当时深圳平均年龄是23岁;现在,深圳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这个年轻城市也在成长成熟,但是创新的精神不能丢,包容性这种品格不能丢。”王京生这样总结。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