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打酱油的“学问”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6日02:45  大众网-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袁涛

  前几天,家里的酱油用完了。虽然现在那些所谓的养生专家建议多吃些清淡的,但对于我这样的山东人,缺了酱油,好似一篇文章里面没有了点睛之笔,红烧肉呀、炖茄子呀想都没得想。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酱油不可缺。

  记得小时候,听见外面有吆喝着打酱油、灌醋的,家人会塞给两毛钱或五毛钱,自己拿上瓶子一边喊“打酱油的别走”一边呼呼往外跑。在乡下,十里八村的都认识,你卖的酱油不好吃、不卫生、不实惠,下次就不买你的了。买卖,认的是人。

  到了城里,认人这一招不灵了,就是给你个人也不一定认得。前年年底,一家超市购物金额满一百元送一桶酱油,塑料桶上面还标明是国外一家企业在省内生产的,打开了一尝,味道除了咸就剩下苦了,至今还扔在那,大概快过期了吧。烦恼的是这玩意也没有其他用处。浇花?应该不行吧。

  买了几次酱油,加上神通广大的互联网的帮助,我自己总结出来一个“大中小换”四字打酱油大法。大,即去大商场、大超市,买大企业的大品牌。酱油一年用不了几瓶,在毛发都能用来造酱油的时代,先买个心安。中,即中档价位。自古一分钱一分货,低价的不敢买,高价的让富人们买去吧。小,即注意包装上的小字。除生产日期之外,下面用小字标明的质量等级有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之分,特级质量虽最好但价格会最不好。换,不要一棵树上拴死,经常换不同牌子的买。一个牌子的出问题了,那是特例,所有牌子的都出问题了,就成了惯例,只有认命了。

  哎,仅仅一个打酱油,就可以把一个以码字为生、以做甩手掌柜为奋斗目标的男人磨练成富有辩证思维、心细如丝的家庭妇男,奇哉,大哉,壮哉。每每如此,能让人有品牌忠诚?

  不仅仅是打酱油,其他诸事,多同此心。一边是消费者,另一边是企业,常理应该是:你不让我打好酱油,我就让你去打酱油。但偏偏在现在的市场上,要一个企业去打酱油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小作坊多年生产假冒伪劣得不到查处,大中企业出了问题要四处“灭火”,连“N龙治水”都可以成为冠冕堂皇的管不好的理由之一,真是怪哉。

  问题出在哪里呢?有人说道德,有人说法律,有人说制度,有人说责任,有人说品牌,有人说阶段,到处都是正确答案。现在,规则很多,但看起来就好像是制定了要大家都去不遵守的,那还不如没有规则,要它何用?就像遍地的名牌、驰名商标、老字号、这个奖那个奖,一到该发挥作用的时候就熄火了。据说,三鹿集团曾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等两百余项殊荣,还是中国优秀诚信企业呢。

  在中国做个好品牌难又不难。说难,在于有这样那样的匪夷所思的条条框框,伸手的、卡脖子的太多。说不难,因为中国这个市场实在太大了,城市不行有农村,东部不行有西部,南方不行有北方。做企业不能太不靠谱,当前老百姓的期望值已经降到“不死人”这样极限,只要产品质量还过得去,管理上不算太混乱,整个经济大形势不算太差,生存上就不会有大的问题,眼前吃不起肉,先喝个肉汤总行吧。

  问题的关键是谁去遵守规则,遵守规则行不行得通。据说,出口的产品质量都不错,虽然很多是贴牌的。大量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几乎所有的国内大企业集团都已进军房地产行业,这边是超额利润,那边是聊以糊口,做实体经济的企业能耐下心来?耐不下心来的企业能做出百年品牌?如果总是劣币驱逐良币、投机超过投资,谁还去遵守规则?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