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变绿的紫菜吃了要死?黄花菜的毒都在蕊上?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6日05:24  重庆晚报 微博

  

  最近,网上盛传几则关于几种食物的流言,有网友称变绿的紫菜、鲜黄花菜等为“比砒霜还毒的食物,食用可能引起死亡。”究竟是不是真的?

  据科学松鼠会

  流言

  变绿的紫菜不能吃

  紫菜之所以是紫色的,是因为含有一种叫做藻红素的特殊色素蛋白。藻红素可溶于水。并且,这种色素蛋白不稳定,特别是遇热容易分解。所以,我们煮汤时,失去藻红素的紫菜会褪去了它们原有的紫色。

  褪去藻红素后的紫菜并没得透明,而是变成绿色。这是因为,除了藻红素,紫菜中还含有叶绿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等色素。在它们中间,叶绿素的含量最高。正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取代了藻红素位置的叶绿素就将紫菜叶片“变成”绿色的了。这种绿色色素同菠菜、油菜、小白菜这些常见蔬菜中的叶绿素是一样的,不会有什么毒性。

  那些长期储存的紫菜,会因为藻红素逐渐降解而变成绿色,也是正常的现象,不会因此变得有毒。实际上,在自然情况下,甚至会有一些紫菜发生遗传突变,部分或完全丢失藻红素,变成绿色的紫菜。

  把变绿和有毒联系起来,大概是从土豆变绿的过程引申而来。不过,将紫色深浅作为评判紫菜品质的标准,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如果有人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用颜料将紫菜染成深色,那就真的成为有毒的陷阱了。

  真相:紫菜变绿,是其中的藻红素被降解,叶绿素露出了真容,并没有毒性。

  流言

  胖大豆芽是用化肥发的

  豆芽萌发时,首先生长出来的就是胚根,它承担着吸收水分的重任,然而本身口感却不怎么样。相对而言,作为豆芽菜主体的胚轴口感爽脆。于是,为了让口感极佳的胚轴,也就是豆芽杆更多一些,人们求助于“塑造”植物形态的植物激素。喷洒适当浓度的生长素,一方面可以促进豆芽杆生长,另一方面还可抑制胚根和胚芽生长,实现杆胖根少的目的。

  目前经常使用的外源激素(区别于植物自身分泌的“内源激素”)是2,4-D,吲哚乙酸的类似物。高浓度的2,4-D确实可以充当除草剂,剂量过大情况下,可能对肠胃和肝脏产生损伤。但2,4-D要是按除草剂剂量添加到豆芽里,豆芽根本无法生长。实际上,植物比人体敏感得多,施用激素过量,反而会影响其生长。北京市地方标准《豆芽安全卫生要求》中规定每公斤豆芽的2,4-D的残留量要在0.1毫克以下,只要不是把这东西当饭吃,很难中招。

  另外,豆芽生长时加化肥其实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因为等胚芽中的绿色叶片真正长成时才需要外界矿物质供应,而我们吃的豆芽还来不及展开绿色叶片,就已经成了盘中餐。既然没有化肥,也就谈不上会分解出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盐。

  真相:胖大豆芽很可能喷洒了植物激素,然而这些激素并不会对人体有明显影响。此外,豆芽不长叶,添加化肥等于吃力不讨好。

  流言

  黄花菜取了蕊就可安全吃

  坊间流传鲜黄花菜有毒似砒霜。鲜黄花菜中的毒素秋水仙素可引起嗓子发干、胃部烧灼感、血尿等中毒症状。你知道吗,它还曾被用于致癌呢。因为秋水仙素能影响细胞的有丝分裂,让那些染色体已完成复制、并将一分为二的细胞突然静止,所以,它曾被用于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后来发现,这种抑制也会波及正常细胞,所以秋水仙素已被更安全的抗癌药物替代。不过,由于它们能抑制白细胞活动,所以目前还被应用于抑制一些炎症反应和痛风症状。

  黄花菜中的秋水仙素含量可不少,如果一次食用100克以上的鲜黄花菜(含有0.1~0.2毫克的秋水仙素)就能引发中毒症状。而7~65毫克的秋水仙素就可能致命。轻微中毒症状是恶心、呕吐、拉稀以及腹痛等,更严重的会有肌肉疼痛无力、手指脚趾麻木、不正常的瘀伤或者流血等等。

  一些人认为,除掉花蕊的新鲜黄花菜就没有毒了,可以放心食用。很遗憾,这是错的。虽然花蕊(子房和雄蕊)的秋水仙素含量确实要高于花瓣,但由于花蕊跟花瓣的质量对比悬殊,所以整朵黄花菜中的秋水仙素有60%都分布在花瓣中。即使去除了花蕊,新鲜黄花菜依然是很危险的。

  要去除黄花菜中的秋水仙素并不难。这种物质很容易溶解在水里,只要用10%的盐水浸泡1小时,秋水仙素的含量就可以降低65%。用沸水烫过,也可以降低其中的秋水仙素含量。

  真相:整朵黄花菜中的毒素———秋水仙素,有60%都分布在花瓣中。它易溶于水,用沸水烫过可降低其含量。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