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危旧房改造 55万人住上幸福康居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6日05:50  重庆时报

  

危旧房改造
九龙坡区新华村,市民抽到合心意的楼层,竖着大拇指跑着回家报喜 本报资料图
危旧房改造
杨家坪西城天街,旧房的改造让城市面貌得到重要改善,打造出真正的宜居重庆本报资料图 陈艺丰 摄

  从渝北冉家坝到江北猫儿石,不过数公里的路程。然而,就是这数公里的距离,把陈晴近年来的生活,划分为两个世界,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2010年前,陈晴住在江北区猫儿石农章新村,一个既不通风也无法采光的“口袋房”里。屋子里没有厕所,时不时还会漏风、漏雨。搬出这间只有20多平方米的小屋,成为陈晴一家祖孙三代人的最大渴望。

  “我曾经认为,自己会在那间破屋里住上一辈子。”陈晴回忆,两年之前,主城区房价节节看涨,每平方米数千元钱的房价,让每月只拿600多元退休工资的陈晴望房兴叹。

  改变命运的机会,出现在2010年10月。

  陈晴所在的天原造纸厂片区开始拆迁,她很快签订了拆迁协议。直到现在,陈晴最为高兴的是,全家花了不到3万元,就住上了冉家坝聚慧雅苑一套建面约65平方米的新房子。

  2008年4月我市启动主城危旧房改造,截至目前,主城完成拆迁1324万平方米,惠及群众16万户、55万人,这些困难群众的户均面积,也由原来的43平方米增加到68平方米。一个个“陈晴”搬进新居,过上了舒适、惬意的小日子。

  危旧房改造不仅是民生工程,也是环境工程、经济发展工程

  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对于正在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内陆开放高地的重庆而言,危旧房就是影响城市形象和品质的那块短板。

  调查显示,截至2008年,居住在主城危旧房改造片区的居民,60%以上属于低收入困难群体。他们自身没有能力改善居住条件,很多家庭几代同室,一住就是几十年。更让人担心的是,大部分危旧房改造片区用电线路严重老化,人口密集、建筑密集、电线密布。“三无”、“三乱”现象突出——无消防通道、无灭火水源、无安全间距,乱搭、乱建、乱挂行为非常明显。通过实施危旧房改造,保障这些居民的居住安全,进而改造这些片区的发展环境刻不容缓。

  2008年4月,市委书记薄熙来在渝中区、南岸区调研时指出,市内有的地方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危旧房屋,反差很大,当领导的不能无动于衷。“危旧房改造不仅是民生工程,也是环境工程、经济发展工程……运作好了,能扩大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和生产要素的进入,对重庆未来的良性发展大有益处。”

  在同月举行的主城区危旧房改造动员大会上,时任市长的王鸿举表示,直辖以来,主城城市建成区从200多平方公里增加到400多平方公里,大部分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现在的工作重点,是改善仍居住在危旧房片区中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

  科学的政策机制,不仅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也加快危旧房改造步伐

  重庆一直把危旧房改造作为民心工程加以推进。2001年至2007年,主城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了一批危旧房改造,累计完成改造量909.36万平方米,近16万户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2008年起,重庆城市发展再度提速。我市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危旧房拆迁、五年完成改造任务。这意味着,重庆要用三年时间,完成超过前七年的危旧房改造量——按照危改专项规划,主城危旧房改造划定了299个片区,房屋改造总量超过1000万平方米。

  “危旧房拆迁难的后面,存在深层次的症结。”重庆市社科院研究员许玉明在调查中发现,拆迁改造承载多层次的民生诉求。一方面,一些片区内居民文化素质不高,缺乏谋生技能,急需长远的救济保障。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区域的外来人员相对集中,他们在社会保障、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等方面都难以享受到城市人群的同等待遇,由此可能带来社会不稳定因素。

  为了加快推进这个民心工程,市长黄奇帆宣布,重庆将结合危旧房拆迁,在主城约100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上,规划布局20至50个居民聚居区,筹集资金建设一批安置房,让被拆迁群众有房住。

  为了切实推动危旧房改造,重庆制定了不少让利于民的政策。一方面,加大对被拆迁人补偿的政策优惠力度。对于选择货币安置的,可获得特别奖励费;对于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人口在2人及以下的,住房面积不足30平方米,按30平方米给予补偿,人口在3人及以上,住房面积不足45平方米,按45平方米给予补偿。与此同时,对被拆迁人在子女义务教育、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以及就业、培训、医疗等方面也给予了优惠。另一方面,我市加大对被拆迁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财政、工商、劳动保障等市政府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妥善处理职工安置和债务清偿等相关工作。

  对于市有直管公房的拆迁,我市也坚持依法补偿产权人、适当照顾承租人的原则。住宅部分有条件的实行产权调换,无条件的实行货币补偿,其补偿费按产权人与承租人3:7的比例分配;非住宅部分原则上实行产权调换安置,对确无条件实行产权调换安置的,实行货币补偿安置,货币补偿费按产权人不低于70%,承租人不高于30%的比例分配。

  科学的政策机制,不仅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也推进改造工作实施。

  破解“天下第一难题”,营造和谐拆迁、阳光拆迁的社会环境

  “拆与不拆,群众自己说了算。”十八梯片区危旧房改造民意公开调查小组负责人说,作为重庆主城危旧房改造规模最大的片区,十八梯片区共涉及7000余户居民,拆迁面积近40万平方米。十八梯片区拆迁,在全市率先采用民调,这一探索就是最大限度反映民意,走阳光拆迁之路。

  按方案设计,90%居民同意拆迁后,十八梯才能启动拆迁程序。

  当天下午,民意调查结果正式出炉。当苦候结果的十八梯居民,得知96.1%住户赞成拆迁,欢呼声、尖叫声响彻杏林中学。

  拆迁拆违素来号称“天下第一难题”,因为它既有很强的政策性,又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群众的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但在重庆主城区3年拆迁1200万平方米危旧房过程中,未发生大规模到市集访、群体性事件和恶性案件。

  “拆迁不是跟老百姓抢地盘。”渝中区区委书记刘强表示,政府首先考虑的是民生,其次是环境改造,最后才是全区的发展。

  市城乡建委负责人介绍,在主城危旧房改造、城中村改造、主干道环境综合改造等过程中,重庆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原则,让市民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群众的生活质量与城市发展同步。

  2010年、2011年,重庆相继荣膺年度“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特别是2011年,民意调查显示,市民生活满意度高达90.2%。

  改造不仅为城市带来形象提升,还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

  国内不少地方实施城市改造时,曾出现“拆除一片危旧房、立起一片‘水泥森林’”的教训。重庆在危旧房改造中,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为城市未来发展预留充足的空间。

  结合我市建设“宜居城市”、“畅通城市”、“平安重庆”、“国家园林城市”的发展要求,危旧房改造确立了“减量、增绿、留白、整容”的原则。

  减量:疏解人口,降低城市容积率,改变重庆水泥森林的形象。

  增绿:危旧房改造后的土地一半用于绿化。

  留白:修建广场,优化城市公共空间。

  整容:对一些没有拆迁的小区进行功能完善和立面整治。

  为了留住城市回忆,各区在实施危旧房改造前,对辖区内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全面调查,并与有关市级部门共同研究制订保护方案。2010年8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考察时,对渝中区政府投资4.5亿元实施抗战遗址保护,妥善安置居民,改善城市景观和提升文化品位的做法给予肯定,“渝中区全面规划、整体保护抗战遗址的举措,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少见的”。

  市城乡建委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08年主城危旧房改造启动以来,我市累计购、建安置房1246万平方米。这些房屋切实丰厚了市民的“家底”。2008年楼市低迷时,渝中区政府购买“叠彩城”,价格不过2000多元/平方米,现在涨到7000多元/平方米。

  重庆实施的危旧房改造,不仅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还加快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千厮门大桥、东水门大桥、朝天门交通枢纽等一大批工程施工,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渝中区试验剧场片区、江北区渝北二村片区、九龙坡区铁马家属区的拆迁,改善了解放碑商圈、观音桥商圈、杨家坪商圈周边的城市面貌。通过实施危旧房改造,不少企业职工得到了及时安置,推进了企业改制的深入进行;借助主城危旧房改造之势,重钢、建设厂等大型国企环保搬迁工作提速,对全市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重庆进行的城市改造,不仅带来城市形象的大提升,还为这座城市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认为,主城危旧房改造所带来的民生、经济、城市环境等综合效益已逐步体现。

  “城中村”改造 22个片区华丽转身

  “房间又宽敞,采光又好,比以前的房子好多了。按照安置政策,除去村里的补贴,一套80平方米左右的安置房,自己只需出5万元左右,真的很划算。”今年春节前,张维有了个新家。

  他的新家在巴南区花溪街道民主村,是我市城中村改造后首批建成的安置房。而张维也是第一个拿到安置房钥匙的居民。

  一进屋,他有些激动地在宽敞明亮的新家到处转悠,兴奋地说,“对于我这个三口之家来说,这是今年最大的喜事。”

  巴南区花溪街道民主村片区城中村改造安置房的分配,揭开了我市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分房序幕,也成为我市三年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旧貌蝶变

  “真的想都不敢想,我一辈子都没有住过这么好的房子,2月份就准备搬进新家了。”和张维一样,民主村82岁的城中村原居民王志和也在同一天拿到了新房钥匙。在他心里,更多的是激动和感慨:“以前我和老伴住的是土墙平房,最愁的就是下雨天,房间到处漏水。”如今,通过城中村改造,他们住进了崭新的楼房。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主城城中村改造范围内11225亩集体土地全部征收,已全部完成房屋拆迁签约量948.8万平方米,实际工程拆除量已达932.3万平方米,完成了市政府确定的拆迁726万平方米目标任务(实际拆迁量为目标任务的128%)。实施安置29558人,占原计划人员安置总目标24020人的123%。

  同时,在拆迁后的安置房的建设中,江北区洪恩雅园、百年佳苑已建成;南岸区盛锦龙庭安置小区、山千院安置小区等12个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今年一季度有望分房;而巴南区其龙片区安置房,江北区大石坝安置房等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年底前建成。

  环境优美

  李鹏飞是沙坪坝区城投公司负责实施绿壁项目前期的工作人员。

  当他第一次看到凤鸣山附近的“城中村”时,眉头都快拧到一起了——那片建设杂乱无章,几乎都是临时搭建起来的违章建筑,屋外就是一个个小山似的垃圾堆,臭气熏天。“简直就是典型的棚户区,环境太差了。”

  不过,经过改造后,这个片区将来一次华丽转身,片区内除了建设安轩房,还有连为一体的绿壁景观工程与凤鸣山山体绿化,让凤鸣山山体成为深入到城市中心区的重要绿地,进一步拓展了绿色空间。

  “突出集中公共绿地和市民广场的规划建设,打造城市亮点,是城中村改造的一大原则。”市国土房管局负责人介绍,我市计划在城中村的改造区域初步建成约20万平方米集中公共绿地和市民广场。通过绿地广场的建设,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极大的改善了居住环境,给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闲空间,城市品质也得到巨大提升。

  根据规划,改造后的主城区城中村范围内要建设总面积约175.79公顷的集中公共绿地和市民休闲广场,占改造集体建设用地面积的53.4%。另据城市控规,还有54个面积较小的城市绿带、城市街头公园广场,面积31.73万平方米,规划中的防护绿地、生态绿地136.54万平方米,将按照规划全面实施。

  此外,我市年内还将启动5个绿地广场的建设工作,分别是南岸区大禹广场、巴南区南温泉音乐广场、九龙坡区中心广场及南区广场、高新区双巷子城市绿地广场、沙坪坝区土湾绿地生态公园。据《重庆日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