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造近自然林,让市民享受原生态森林之美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7日03:10  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王海燕

造近自然林,让市民享受原生态森林之美
莫斯科市内的森林景观。镇军摄
造近自然林,让市民享受原生态森林之美
纽约曼哈顿中央公园
造近自然林,让市民享受原生态森林之美
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城市街头
造近自然林,让市民享受原生态森林之美
美国华盛顿近郊森林
造近自然林,让市民享受原生态森林之美
巴黎布洛涅森林
造近自然林,让市民享受原生态森林之美
加拿大温哥华城市森林

  今春,本市将启动22万亩平原造林。这也是本市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城市森林建设工程。

  构建大尺度城市森林是体现世界城市现代化水平和宜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历史上,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世界大都市均经历过大规模的城市生态体系建设,营造了大面积的生态景观林。

  国外大都市城市森林是怎么形成的?对北京而言,哪些做法可以借鉴?日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成等学者,结合国外城市森林建设经验,为本市平原造林提出了具体建议。

  建议1

  城市森林应统一规划建设

  和公路、铁路一样,森林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并且是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国外城市森林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把森林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统一规划建设。

  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制定法律,正式将城市森林纳入农业部林务局管理,解决市民植树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困难。1990年,美国农业部建立林业基金专户,用于保证城市森林计划的顺利实施,还成立全国性的城市和社区森林改进委员会,拨专款促进城市森林计划的实施。前苏联于20世纪60-70年代,完成了经营城市林和市郊林的规划体系,目前仅莫斯科就有11个天然林区,84个公园、720个街道公园、100个街心公园,这些森林和绿地总面积占市区面积的40%。

  建议2

  造近自然林,重点使用乡土树种

  近自然林,相对于树种单一、树龄相当的人工纯林而言,是更接近于大自然原始状态的林地。近年来,近自然的理念,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城市森林建设中广为推行。

  造近自然林,第一要求树种近自然。使用乡土树种,尽可能保护原生的森林植被,体现本地特色的森林景观。加拿大温哥华市坐落在森林环抱之中,即使是飓风毁坏的林地,也尽可能保留自然的风貌,并引导恢复成原有的自然状态。

  第二是群落近自然。日本学者宫协昭提出利用乡土树种,模仿天然森林群落营造近自然林,成为“宫协昭造林法”,被广泛接受。莫斯科市内,最常见的绿化树种是椴树、白桦、欧洲赤松、橡树等非常普通的乡土树种,即使是林下的灌木、草本植物也都是土生土长的植物。

  第三是设计管理近自然。韩国在进行公园设计时,根据不同城市不同群体居民的需求,在公园中营造生态区,采用近自然的手法进行营造和管理。俄罗斯对城市森林的管理也采取比较粗放的近自然模式,管理人员主要职责不是拔除杂草、浇水等类似农田管理的做法,而是仅对靠近路边的地带进行低强度的修剪和管护,落叶被扫进林地里,整个林地处于自然生长状态。

  建议3

  建游憩步道,方便市民休闲健身

  在欧美许多发达国家,城市化地区森林资源的主导功能是改善人居环境,提供清洁水源及休闲游憩场所。除了划定城市附近大量的森林、湿地资源建立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城市郊野公园外,还规划建设了短、中、长程的多样化的森林游憩步道,建立较完善的步道体系,形成贯通城乡的、便民游憩的森林健康廊道。

  加拿大温哥华山地森林游憩步道的设计就充分吸纳了登山客的建议,既考虑森林保护、安全管理的需要,又满足登山者的登山探幽、回归自然的需求。同时,结合不同类型人群的特点和兴趣爱好,依托森林、湿地自然环境,规划建设自然科普场所,使居民在游憩中潜移默化地得到科普知识,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建议4

  林水结合,保护河岸森林植被

  城市森林建设应与城市水系绿化结合起来。国外许多城市非常注重沿河植被、自然景观的保护。在莫斯科、温哥华、多伦多、华盛顿、布达佩斯等城市,河岸森林植被得到很好保护,形成林水结合的自然景观带,有效发挥保护河流、连接城内外森林、湿地的生态廊道功能,即使是休憩型水岸的处理也非常注重绿化贴近自然。在多伦多,穿过市区的3条主要河流的所有山谷都受到保护,自然形成贯通整个市区的3条森林生态廊道,城市居民走在河谷内的林荫道上仿佛置身于原始河岸林中。

  建议5

  见缝种树,提高城市树冠覆盖率

  国外大都市普遍重视城市的树冠覆盖率,不仅城区周边保存着成片的自然林,城区内部也有成片的大型森林斑块。如美国,在全国开展“树木城市”发展计划,并提出了城市树冠覆盖率发展目标:密西西比东及太平洋东西部的城市地区,全地区平均树冠覆盖率40%,郊区居住区50%,城市居住区25%,市中心商业区15%;西南及西部干旱地区,全地区平均树冠覆盖率25%,郊区居住区35%,城市居住区18%,市中心商业区9%。同时对停车场等也提出了树冠覆盖率的建议。

  北京城内有一些大面积的草坪,可以考虑在草坪上种一些乔木和灌木,以增加绿量,提升生态效应。

  建议6

  用树皮覆盖绿地,减少城市扬尘

  和国外大都市比,北京城区的绿化覆盖率并不低,但是扬尘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冬春季节。据研究,北京的扬尘大部分源于本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冬季干枯的绿地缺乏覆盖,土壤露天。

  在国外城市森林、绿地的营造和管理过程中,土壤的覆盖处理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利用树皮、树枝、碎木、树叶、树根等树木材料加工形成有机物,覆盖在地表上,既能显著改善城市土壤性状,促进树木健康生长,抑制杂草生长,又能起到防尘、装饰的良好效果。这种覆盖技术在北京只有小范围应用,今后还应进一步推广。

  马上就访

  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草搭配种植,杜绝雕塑、人工湖

  本市平原造林遵循“近自然、原生态”

  采访中,林业专家们普遍关心的是,北京的平原造林能否按照“近自然”的理念进行,“国外很多城市,在营造城市森林之初,太过于追求整齐划一,种了大面积的人工纯林,结果造成病虫害泛滥,不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生态效应,还给后期养护带来了沉重负担。”中国林科院研究员侯元兆说。

  对此,市园林绿化局造林营林处处长蔡宝军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市今春的平原造林工程,无论是树种选择、种植搭配,还是景观设计上,都会严格遵循“近自然”的理念,让市民享受原生态的森林之美。

  告别“平原杨家将”,

  应用百余乡土树种

  过去,北京平原绿化,树种比较单一,最常见的就是杨树,所占比例达到了60%以上,被戏称为“平原杨家将”。

  这样的状况,在本次平原造林中将得到避免。蔡宝军介绍,按照适地适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要求,本次造林选用了100多种滞尘效果好、碳汇作用明显的乡土树种,例如国槐、油松、侧柏、白蜡等等。

  和外来树种相比,乡土树种因为经过成千上万年的自然选择,更适合北京本地的气候条件,“节水、耐旱、抗寒,不容易发生病虫害。”而且,以乡土树种为主体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比较稳定,后期管护成本也比较低。

  综合各方面专家的建议以及此前的造林经验,市园林绿化部门制订了平原造林工程的推荐植物名录,目前已下发到各区县。

  乔灌草结合,

  推广复层种植

  以往,在一道绿化隔离地区,本市种植了大面积的人工林,只有单一树种,俗称“片儿林”。“片儿林”普遍栽得较密,养分争夺比较厉害,而且树下没有其它植被,一到冬天,林子里光秃秃一片。

  遵循“近自然”的理念,这次平原造林在植物配置上讲究树种多样、针阔混交、“乔灌草结合”。也就是说,各种各样的乔木要有,灌木要有,地被植物也要有,就像大自然的原生态森林一样。

  据介绍,乔灌草结合在林业上又被称为“复层种植”,即上层是大乔木,中层是小乔木和灌木,下层是地被植物的种植形式。和纯草地或者纯树林相比,复层种植方式,绿量更大,植物群落更稳定健康、景观更富有层次,并且在降尘、释氧、涵养水源等方面能发挥更大的功效。

  “片儿林”仅在某些景观节点位置保留,例如在郊野公园入口处,栽种大面积的银杏林,营造特定的景观效果。

  不建雕塑不挖湖,

  健康绿道林中行

  “近自然”森林,特别是游憩型景观生态林,将会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但和精致的城市公园相比,近自然森林在景观设置上,多是因地制宜,不会留下太多人工斧凿的痕迹。

  “像雕塑这类人为的景观、景点,在这次平原造林里绝对不会出现。”蔡宝军表示。另外,也不鼓励开挖人工湖,但可以利用自然的坑塘,建设一些集雨设施,在雨季时蓄积雨水,用于树木的浇灌。

  今后,平原森林里最重要的游憩设施就是“健康绿道”。市民可以在绿道上漫步、骑自行车,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清新。绿道还能在居民小区与森林之间,新老林地之间,以及森林与景区景点之间,起到连接作用。未来,北京城市的外围林海中,将有绵延数百公里的健康绿道,形成城市周边的慢行系统。

  蔡宝军表示,健康绿道将在今年下半年启动建设试点,“这次平原造林,将会给健康绿道预留下空间。”

  新闻链接

  国外大都市城市森林概览

  莫斯科:

  大型“绿楔”连接城市和郊区

  莫斯科有“森林中的首都”的美誉。在近百年的城市绿化建设中始终围绕着环状楔形绿地结构进行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城市外围保护带宽度为20-40公里,其间拥有郊野森林公园近30个,以“绿楔”形式伸向城区,与市区的公园、花园和林荫道等连接。莫斯科城区规模为1081平方公里,与北京中心城区1097平方公里相当。莫斯科地区森林覆盖率高达40%以上。

  莫斯科的城市森林建设注重文化品位,融科研、科普为一体,城市森林也是城市生态教育的基地。

  纽约:

  森林成为城市饮用水“净化器”

  纽约城区有11574公顷绿地,占城区土地的15%。纽约最繁华的地段曼哈顿,有两处大型自然环境,两者加起来相当于6个北京故宫的面积。纽约市区的外围是莽莽林海。

  用森林涵养水源,纽约市为此制定了土地购买计划,允许纽约市环境保护部门购买近郊两大河流流域的林地,以更好地保护水质。目前,纽约城区大约有900万人口的饮用水主要来自森林天然净化水。

  巴黎:

  “让绿色空间成为城市的灵魂”

  巴黎城区面积630平方公里,其中绿化和空地占15%。城区以外的过渡地带有3000平方公里,其中森林和农田占59%。再往外就是郊野和农业地区,有9000平方公里,也建立了一些小型地区自然公园。大巴黎地区的森林面积是28.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4%。

  巴黎的城市规划理念是“让绿色空间成为城市的灵魂”。巴黎市政府有一个“绿色空间管理处”负责这项工作。巴黎市政府还拟定了一项长远规划。从1976年开始,巴黎在距离市中心区10到30公里范围内,启动了环城绿化带建设工程,最终形成了凡尔赛森林、枫丹白露森林等森林圣地。

  柏林:

  几分钟从城市移步到森林

  柏林城市总面积891.7平方公里,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公园、草地、森林和原野。城市边缘有广阔的森林,市中心有一系列公园。

  柏林城区的绿地有2500多个,共占地5500公顷。其中最大的是210公顷的大蒂尔加藤森林公园。公园里有参天的树木、宽阔的林中空地、潺潺的溪水和湖泊。绿地里还有纪念碑和游戏场;有供公众休憩的草坪、林间小道、烧烤野餐点以及咖啡屋等。

  柏林的森林每年接待游客超过2.5亿人次,坐轻轨或地铁从市中心出发,只要几分钟就能到森林。

  伦敦:

  顺风建绿化带,降低热岛效应

  伦敦的绿地覆盖率为42%,城市软质地面(包括公园、居住区花园、农地等)63%,比硬质地面大。伦敦大于20公顷的大型绿地占总绿地面积的67%,市中心有大型花园。

  伦敦的绿带是按顺风方向配置的,东风沿着泰晤士河将污染空气吹散,西风则从市郊引入新鲜空气,空气流通顺畅,有效降低了热岛效应。

  1993年,“伦敦步行者论坛”提出了“都市人行道”的理念。主张城市要设立连接绿色空间和乡村的人行道网络,使伦敦的城区得到乡村体验,并使得步行上班、上学和购物成为可能。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市园林局国际合作项目办公室提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