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7日06:20  东方早报

  郑严

  中国长城学会会刊《万里长城》编辑部主任、长城摄影家。郑严现年61岁,长城保护志愿者中的一员,已参与寻找长城工作10余载。

  早报记者 李伟

  《长城保护条例》实施5年来效果如何?中国长城学会会刊《万里长城》编辑部主任郑严一针见血地指出,《长城保护条例》目前还处在一纸空文阶段,因为它只是一个说明性的文件,没有具体的细则,没有执法者。

  东方早报:这些年长城的保护开发情况大概呈现出什么样的变化?

  郑严:随着经济的发展,最近10年里,针对长城的开发或旅游越来越多,对长城的损害也越来越严重。这种损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上的,比如修路、采矿、房地产建设,都会破坏长城,尤其采矿,在陕西、山西比较明显;还有一个是旅游开发上,长城沿线有太多不合理开发的案例,把历史城墙推倒,建新的城墙,带来严重的破坏。我个人最大的感觉是,这几年长城可谓一年一个样,破坏太厉害了。

  东方早报:长城的开发也是为了给沿线民众带来更多就业和经济实惠?

  郑严:我们不反对搞旅游开发,但开发的底线在哪里?我们一再强调,要坚持“修旧如旧”原则,要在保护长城原貌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但地方政府的初衷不在于此,尤其是2000年以后,地方为追求政绩,大搞招商引资。比如山西的老牛湾长城,风景非常漂亮,政府直接转给私人企业开发投资,这就将长城私人化了,根本没法保证长城的保护工作。

  东方早报:您刚才提到守住长城开发的底线,就目前看,这个工作基本都是由文物部门来负责。但文物部门要管辖的东西很多,难免照应不过来。您如何看其中的矛盾?

  郑严:文物部门人少钱少,这是事实。但不能因此认为他们就无暇照应。关键还是看有没有利益,你看司马台长城,因为有利益有收入,能赚钱,各个部门之间就抢、去争夺。反观那些没有利益的,没有开发的地方,就根本没人去管理。所以不能把保护不力的所有原因都归结于人少钱少,这不是关键。

  东方早报:今年是《长城保护条例》实施第6个年头,回望过去5年,您认为长城保护工作还有哪些不足?

  郑严:这几年,长城保护工作确实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进步很多,但不足也很明显。具体来谈,我个人认为,《长城保护条例》目前还处在一纸空文阶段。为什么?因为它只是一个说明性的文件,没有具体的细则,没有执法者,我们到长城沿线考察,发现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个条例。而有的地方,企业为了开采矿产,根本不管长城保护条例,因为企业违法成本低,违法反而能获得更高的经济回报。

  东方早报:长城保护的这种尴尬和无序局面,是否也是当下我国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矛盾冲突的反映?

  郑严:对。我举一个例子,我有一次到山东去,和山东文物局局长一同站在长城夯土上。当地很多农民在夯土旁边种花生,文物局的领导要求农民不要在这里种花生,但没有人听他的。你有什么办法呢?文物局有执法的权限吗?所以这是一个大背景下的问题,不是说文物部门去努力就能解决,需要各个部门的参与,需要全社会的理解。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