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五十年如一日 "雷锋团"让"雷锋精神"永保青春活力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7日07:03  中国广播网 微博

  

  中广网北京2月27日消息(记者王亮 杜善国)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雷锋是一个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名字,几十年来,“雷锋”两个字,已经超越了一个人的名字,成为一个符号和代表。代表着助人为乐,代表着为他人而牺牲,代表着一种奉献精神。

  几十年来,雷锋精神鼓舞着全体中国人,更鼓舞着雷锋精神的发源地:雷锋生前所在的沈阳军区某工兵团,这个团也被社会各界称为“雷锋团”。

  被称为“雷锋团”并不仅仅是因为雷锋生前在这里工作生活,更因为五十年如一日,雷锋团坚持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永远保持青春和活力。

  数九寒天,抚顺的公共汽车上,一位战士从始发站一上车就一直站在一块车窗前。其实车上有空座,人们几次招呼他坐下来,他总是报以微笑。

  抚顺市公交公司司机葛福杰:等这名战士下车以后呢,我发现原来是这块玻璃坏了。这名战士是为了给大伙挡风遮寒。

  谁也不知道那位战士的姓名,但知道他下车的那站是“雷锋团”的驻地。

  “雷锋团”原副政委周道海:咱们这个团始终把雷锋精神当作一种魂魄,学雷锋传统,不论你社会风气如何发展变化,他始终坚持如一,坚如磐石。

  学雷锋已经融入到“雷锋团”官兵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然而他们也有过困惑和迟疑。

  雷锋生前所在连指导员胡兴:去年有一个事件,就是摔倒老人没人扶。当时我们开展了一个大讨论,如何用雷锋精神,解读社会现象。

  雷锋生前所在班战士杨桃:一个鲜活的生命在你面前,你是没有办法去拒绝,去不理不睬。连个老人我们都扶不起的话,我觉得这是我们的一个耻辱。

  “雷锋团”把雷锋日记、雷锋故事、雷锋歌曲制成“数字化礼包”,赠送给工厂学校。去年年底,雷锋班还在新浪网开设了实名认证微博。

  雷锋生前所在班战士杨桃:近一两年,我们发现雷锋班的来信越来越少了,可能是现在通讯手段更多是网络交流,所以我们开通了雷锋班的微博,用我们学雷锋的经历去交流,让他们不会感觉到枯燥。

  

  在今天的“雷锋团”,官兵有这样的共识,作为军人,弘扬雷锋精神,最好的为人民服务要体现在打赢信息化战争、完成多样化任务的本领上。2003年11月,“雷锋团”274名官兵,作为中国第一支工程兵维和分队奔赴饱经战乱的利比里亚。

  “雷锋团”原副政委周道海:井里面全都是瘀泥,老百姓没有水吃,我们把井给他掏空了,把那清水还给他了。氯气罐泄漏了,人呼呼都跑了,我们过去把那个给排除了。所以说通过一系列的事,让人家感觉到,这个雷锋是真实存在的,也是可学的。

  维和的8个多月里,“雷锋团”为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架桥21座,抢修道路600多公里,打通了4条重要干线。“雷锋团”凯旋时,驻地政府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向他们赠送了一块浮雕牌匾,上边写着:“中国雷锋永恒”。

  在雷锋团,记者感受到这里的指战员都自觉把自己当做雷锋的传人,按照雷锋精神要求自己。几十年来,我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军队建设也飞速发展。但是,雷锋精神的内核——“奉献精神”却一直在这里传承,并将继续发扬光大。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