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影视剧要提高品位格调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7日07:10  解放日报

  居欣如

  近年来,一些影视剧内容的低俗化、平庸化一直受到业内外的批评。它与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不良广告同时被列为中国传媒界的 “四大公害”。

  为此,国家广电总局对低级庸俗的内容进行整治,还叫停了一些地方台的选秀、相亲节目,认为其内容严重偏离比赛宗旨,举止失态,热衷炒作,制造噱头,格调低下。近日,又进一步规范省级卫视在黄金时段的节目安排。对此群众是发自内心叫好的!

  然而,还有不少领域不少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引导。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既明确了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也指出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必须解决好社会舆论导向问题的重要性。新闻媒体、出版、文学艺术、网络、哲学社会科学等精神产品承担机构要担负起引领、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而影视剧作为当前百姓广泛接受、深入家庭的一个重要文艺样式,理所当然应在引领、塑造正确价值观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影视剧的发展从历史来看,我们曾有过辉煌的成绩。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电影的发端,到新中国建立后的五六十年代,不管是《渔光曲》、《马路天使》、《新女性》,或是以后的《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红色娘子军》到《白毛女》、《五朵金花》,直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视剧,如《渴望》、《上海一家人》等,让人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这些影视剧传播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核心价值观深植于几代人当中。

  而当下的某些情况是,一些大腕导演拍的所谓 “大片”,只见豪华服饰、大款明星,或打打杀杀,或卿卿我我;或婆婆妈妈,或“红杏出墙”,“二奶”、“小三”充斥银幕荧屏。有些所谓得奖片,在“人性”和“女色”的掩护下,连汉奸也一起拿来吹捧,连爱国主义底线也被突破!有些媒体还对此大唱赞歌!

  另一个问题是“戏说成风”。戏说历史,戏说经典。尤其在翻拍改编经典影视剧本中,胡编乱造,添油加醋,颠覆成风,亵渎经典。反正是“戏不够,情来凑;情不够,性来救”。电视剧《林海雪原》中杨子荣与匪首成了情敌,和少剑波陷入三角恋爱。《红色娘子军》中洪常青与吴琼花有了情感纠葛,“红色经典”成了“桃色经典”,在戏说中颠覆传统,颠覆经典。

  再说,“穿越时间隧道”的“穿越风”又成了潮流。无视历史,随心所欲编造故事。在谍战片后,一部部“宫廷剧”扎堆推出,轮番登场。无形中掀起一阵“四爷”、“八爷”热,宣扬的就是封建腐朽的主奴色彩的文化,哪里有一点新文化新思想?

  一些粗制滥造的影视剧,在满眼浮华的表象下,在一味逐利的驱动下,创作心态愈益浮躁,急功近利。内容越来越低俗,产量反而日益高升。一个题材火了,就一窝蜂跟进,结果是滥片多而精品少。

  影视业,不能唯票房、收视率是瞻。当然为了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在世界文化市场中的辐射力,还要努力发展文化产业,而这恰恰是为了扩大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力。

  我们的影视业不能一味地注重娱乐效应,忽视应有的引导教育作用,忘记了寓教于乐,把票房价值与收视率当作衡量好坏的唯一标准。在运作过程中,谁砸钱多,就影响大,当作好电影。而有些好的影视剧,往往“一闪而过”,来不及看,已被挤到一边去了!

  最后,对影视的评论如何发出有价值的声音,引导影视剧能逐步上品位、升格调也是一个重要任务。眼下,评论缺乏扎实的有质量的有价值的思想和议论。过去,电影对人文内涵有较高的要求,也有一些有见解的知识分子介入。现在影评易受业内某些有成见人士影响;有些人还是看谁砸的钱多,谁的影响力大,就看脸色说话,说好,就捧煞;说不好,就打压。当然,更多的是熟人的捧场。这样对影视事业的发展并无好处。如何组织一支有道德、有文化追求的影视评论队伍,是个关键问题,也是一个难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