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雷锋团:部队在哪雷锋就在哪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7日07:10  解放日报

  新华社记者 贾永 王天德 李国利 马令

  展开、抻平、掐被、压线、抠角……“90后”士兵曲宗明抢在战友们之前,小心翼翼地把下铺洗得发白的军被叠成棱角分明的 “豆腐块”。这是雷锋生前的床铺,这是一张保留了整整50年的床铺。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从此,每一个清晨,班里的战友们就像今天的曲宗明一样,抢着为这位永远的班长整理床铺……在他们的心中,雷锋老班长从未离开。

  何止在“雷锋班”,在雷锋生前所在连、所在团,在雷锋离开的49年又195天里,每当点到雷锋的名字,总会听到震耳欲聋的集体回应:到!

  官兵续写“雷锋故事”

  这是一个在今天的抚顺几乎家喻户晓的故事。几年前一个寒冷的冬日,4路公共汽车上,一名解放军战士上车后就一直背靠车窗站立着。当时,车上有许多空位,人们几次招呼他坐下,他总是摇头笑笑。

  直到这位战士下车,刺骨的寒风猛地吹进车厢,人们才恍然大悟:这位战士是用自己的背挡住了缺了半块玻璃的车窗。谁也不知道战士的姓名,可车上的人都清楚,战士下车的那一站,有个清楚的标志——“雷锋团”。

  “雷锋团”是抚顺人为之骄傲的名片。在这背后,是“雷锋团”一茬又一茬官兵们续写的“雷锋故事”。

  在“雷锋团”的荣誉室里,记者看到了这样一组数字:70多人获得沈阳军区颁发的学雷锋奖章,1200多人被上级树为学雷锋标兵。

  战友传递雷锋的旗帜

  拥有8个公司的福建商人郑亚兴惊喜地发现,儿子郑甫仁进入“雷锋团”不到半年,就改掉了大手大脚的毛病。更让他惊奇的是,到年底,儿子竟然成了部队的节约标兵。郑甫仁服役期满,郑亚兴支持儿子继续留在部队。5年过去,郑甫仁3次荣立三等功。“‘雷锋团’不愧是培育人锻炼人的熔炉和学校。”郑亚兴深有感触地说。

  1960年,河南邓州560名青年和雷锋同期应征入伍,分在了同一个团。后来,他们相继退伍、转业回到家乡,却又不约而同地在不同的岗位上竖起学雷锋的旗帜……

  1997年,邓州市按照基层民兵组织的形式成立“编外雷锋团”。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邓州市先后涌现出学雷锋先进集体336个、先进个人3万余人。

  在河南、在辽宁、在四川、在山东……在拥有雷锋生前战友的地方,都有学雷锋的旗帜在飘扬;“雷锋团”走出去的官兵中,有1200多位成了各地学雷锋的带头人。

  团队把雷锋带向四方

  半个世纪以来,“雷锋团”6次移防、4次转隶,但无论走到哪里,就把雷锋的事迹介绍到哪里,就把雷锋精神传播到哪里。

  2003年11月,作为中国赴利比里亚的第一支工兵分队,“雷锋团”274名官兵奔赴百废待兴的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一个大雨滂沱的傍晚,“雷锋团”正在塞斯特斯河上架设贝雷钢桥,钢桥连接完毕,只剩下铺设桥板。他们已经连续奋战了5昼夜,大队长初庆华向完成当天任务的部队下达了登车返营的命令。突然,一个抱着孩子的黑人妇女哭喊着越过警戒线。翻译介绍,她的孩子高烧昏迷,急需到对岸红十字医院抢救。

  面对疲惫不堪的部队,还有非法武装人员不时射来的子弹,初庆华又果断下达了继续架桥的命令。两岸的群众被中国军人感动,自发加入了架桥行动……

  2011年12月,“雷锋班”微博在新浪网开通,截至2月26日下午,“雷锋班”微博粉丝已超过8000个。

  一位叫“王恒8341”的粉丝问:“雷锋真的走了,还能再回来了?”“雷锋班”回复:“雷锋虽然走了,但是雷锋精神将永远留在这个世界上。”

  (据新华社沈阳2月26日电)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