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品牌自主化只是有限改良

  历年来公务用车在实际购置中,国产自主品牌不到四成的事实不容忽视。除了客观上自主品牌汽车性能与其它品牌有一定差距之外,党政机关讲排场、重面子,比拼豪车才是重要原因。因此,国产自主品牌车企在艰难的成长之中,并没有得到庞大公务车需求的实际支持,也让公车的奢华之风饱受社会质疑。

  此番,公务用车购置品牌全自主化,尽管来得晚了一些,对于民族车企来说当然是利好的消息,公务用车的导向与“示范意义”并不乏美好初衷。然而,回到公车问题之上,公务用什么车,只是如何控制公务用车行为的举措之一。去年11月,工信部发布《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规定,进入“目录”的轿车需满足“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加上今年拟将公务用车采购品牌的全国产化,限价格、限排量、限品牌的“三限”政策,即便得到全面落实,所起到的只是公务用车行为的“去奢化”,只是公车问题的有限改良。

  事实上,公务用车顽疾由来已久,公车的乱象来源于缺少制约的权利,对奢华追求的无度冲动。比如,公务禁配越野车的禁令三番五次重申,并没有遏制一些地方与部门采购泛滥,即是如此。另一方面,“三限”的政策、“支持国产车”会不会成为一些地方和部门,公车更新的幌子,用过去买一辆车的钱,买现在的两辆车,从而引发新一轮公车购置的热潮呢?

  毫无疑问,品牌全自主化只为公车购置画了一个小小的圈子,为公车的“去奢化”确立了标准,而如何实现让公车购置落入圈子,必须对相应的权力给予必要的“监禁”,强化对政策执行的检查和责任的问责。木须虫 湖北 职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