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机会之门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8日04:55  大众网-大众日报

  □ 王学文

  “大衣哥”朱之文最近火透了。今年先是成功亮相央视春晚,以一首《我要回家》感动亿万观众,节后被各电视台争来抢去,频秀歌喉于荧屏……

  朱之文是我省单县人,自幼家境贫寒,很早就辍学,长大后靠种地、打零工为生,日子过得拮据。朱之文天生一副好嗓子。去年,有电视台在朱之文家乡附近举办选秀节目,他登台而歌,一步步火起来。

  由此,朱之文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第一次参加选秀时,他连回家的汽车票都买不起,场上场下都穿一身军大衣(故被称为“大衣哥”),现在则是坐着飞机在全国演出,日常也换上了较好装束。

  朱之文的经历让人感叹。在芸芸众生中,尤其是在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当中,其实蕴藏着很多才俊,他们在不同领域拥有天赋,然而由于农村教育条件弱,加之有的家庭经济基础差,使得很多人的特长得不到培养,有的甚至无法完成学业,从而不能绽放自己的才华,改变自己的命运。对他们个人来说,这是一个人生悲剧,对社会来说,则是巨大的人才浪费。

  笔者曾多次想,假设朱之文出生于一个城市家庭,那么他极有可能从小就被送到特长班,然后上学深造,也许早已成名了。然而人生没有假设,朱之文痛失了升学这一出路。令人欣慰的是,命运为朱之文关上了一扇门,当今社会则为他打开了另一扇门。

  显然,是电视台为朱之文搭建了成名的平台。电视台为什么要这样做?其中的机制恐怕是这样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为吸引更多广告资源,为了自身生存,电视台需要提高收视率,而亿万普通观众是提高收视率的基础,那么打造一个吸引普通观众参与的节目,也就成了提高收视率的捷径,于是各地电视台大办各类选秀节目。在这种旺盛的“需求”下,具有这方面“供给”的朱之文们,也就脱颖而出。

  更为让人振奋的是,对朱之文们来说,这只是迈出了改变命运的第一步。接下来,会有更多机会等待他们,例如各种商业演出、代言等,从而更广泛地改变人生。

  这是一种什么力量?

  归根结底这是市场的力量,是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结出的硕果。市场和竞争给了市场主体以生存压力,给了他们赚取利润的动力和途径,他们由此活力迸发,在为自己争取生存和赢利机会的同时,也为其他个体带来机会。这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机会相互搅动,也就给社会带来蓬勃发展的机会。而社会的发展又给个体带来机会,个体又推动社会发展……如此反复循环,连绵不断,从社会到个体都保持了持续、生机勃勃的发展。

  这样的例子非只朱之文一个。笔者一个小学同班同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中考时因为几分之差没能上高中,家里没钱帮她,又不让她复读,她一气之下远赴青岛即墨打工,并嫁在那里,沿海一带经济活跃、机会多,现在她和丈夫已开着一个煤炭销售场,还投资了其它项目。

  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为草根们打开机会之门的经济,是草根的经济。然而要完全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完善一个前提:在市场面前真正做到“英雄不问出处”,无论是出身草根还是精英家庭,机会都是平等的,流动渠道都是畅通的,一切依靠自己的市场实力说话。这要求要建设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培育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以此来衡量,当今社会已有巨大进步,但还没有达到市场所要求的程度:当前,有的领域只允许部分群体进入,有的群体只能进入部分领域,有的人能上不能下,有的人能下不能上,“拼爹”、“玻璃门”等现象比比皆是……一个社会的开放、公平程度,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活力,决定着社会的长远发展。因此,破除各类“门槛”,时不我待。何以破除?惟有改革。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20周年,近日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考察时重提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我们应该牢记伟人嘱托,以巨大的改革勇气,蹚过深水区,破解深层难题,为市场之花培育肥沃土壤,为草根们、为国家打开一片发展新天地。

  (作者系本报评论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